李友良带兵前往冀州城,还没赶到地方,便听到探子来报,说冀州城遭到了攻击。
李友良立刻催促部队加紧赶路,尽快驰援高天翔的守城部队。
随后,他又得到消息,说是冀州城已被陆家军攻陷,十万大军尽数被屠,无一幸免。
李友良心惊胆寒,立马下令部队暂缓前进。
紧接着,他再次得到确切情报,说冀州城内的陆家军正集结部队,准备离开。
李友良便命令部队原地待命,继续打探冀州城的情报。
再后来,他听说冀州城内的陆家军兵分两路,各奔东西,城内只剩下了两三千人马,他觉得时机已到,便命部队快马加鞭,杀往冀州城。
这边,陆辰正在冀州城招收新兵。
前阵子还一片荒凉的冀州城,现在却是人满为患。
除了刚刚成为了冀州城新居民的百姓们,周边各地的百姓也都携带着自家女儿匆匆赶来。
陆家军在冀州城一战,战绩显赫,百姓们都知道陆家军女兵战斗力惊人。
他们都想让自家女儿加入陆家军,在这乱世之中找个安身之所。
由于前来参军的百姓们太多,城内所余不多的陆家军,大部分都在维持城内城外的秩序。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陆辰得到侦察小队的消息,说大顺朝的兵马,已经征用了黄河北岸百姓们的大小船只,准备渡河。
陆辰这边忙着征兵,对于大顺的五万人马,也没有放在心上。
但他也不能不管,便让赵大丫带上五百人,拦住这五万人马。
赵大丫一听有仗打,马上便点齐了五百人,带队赶往黄河岸边。
当她带兵赶到河岸时,发现大顺的兵马只是聚集在北岸,尚未开始渡河。
而北岸处的船只少得可怜,只有稀稀拉拉二三百条。
而且这二百多条船,大多都是些小渔船,有的渔船甚至只能乘坐三五个人。
这些大大小小的船只,在河北岸绵延十余里。
大顺朝的五万兵马,也聚集在河对岸,人叫马嘶,乱哄哄一片。
赵大丫看后连连摇头。
这也太业余了。
哪里像是在打仗,简直就像在过家家。
就凭这些小船,要把这五万人马全都运过河来,不得要好几天?
要知道,一支部队除了士兵和马匹,还有大量的粮草辎重。
赵大丫估计,整支部队全部渡过黄河,怕不得五六天?甚至十天八天?
“这就是大顺朝的部队吗?亏得我慌里慌张赶过来,简直浪费我的感情!”
北岸,李友良也得到了探子报告。
“你们说,对岸仅有数百人?你确定他们是陆家军吗?”
“禀王爷,看她们身上的装束,确实是陆家军女兵。”
李友良有点摸不着头脑。
“虽说陆家军勇猛,但她们真的以为,凭她们几百人,便能阻挡我五万大军?简直是可笑!”
李友良摸着下巴上的几根胡子,皱眉沉思片刻后,忽然眼睛猛地一瞪,道:“传我的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