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调拨。
对于李斯故意使坏拿他的名声做文章,黄品更是嗤之以鼻。
随着地位的提升与事情发展的不断变化,他已经不是困守九原时那么需要名声。
弄出的国债与减免赋税,完全就是为了反差,主打一个让百姓自己做对比。
而且一旦真到了项羽与刘邦崛起的时候,他丢的那点名声,百姓会自己还给他。
原因很简单,这两人都不是什么善茬,屠城的事不能说是干过,而是该说干过很多次。
在咸阳的时候他查过人口数量,大秦现在的人口大约在二千六百万。
如果算是新开拓的岭南与河西,再加上没入户籍的,户籍有三千万人口。
结果到了汉初,就剩下一千五百万左右。
百分之五十的人口死亡率,两个人里就得死一个。
虽说会竭尽全力避免走到这一步,可注定是少不了死人。
而大秦统一六国,几十年间一共死了二百万左右,并且还没波及到普通百姓。
有了这样的对比,黄品就不信百姓会不念大秦的好。
至于李斯拖延他回朝堂的这个打算,更是他求之不得的。
可以说李斯这次的发难,不但对他没什么效果,反而还是在帮他。
唯一揪心的就是李斯敢冒头,估计是与政哥的身体状况有关。
但是该来的总还是要来。
况且这些年所做的一切不就是为了应对这个结果。
与其对政哥即将陨落而悲悲戚戚,不如提起精神该干什么干什么。
所以听到宝鼎这样抱怨,黄品神色冰冷的先是摇摇头。
随后从大黑马上跳下来,掏出梳子边给大黑梳理边沉声道:“你想得多了,今后的仗有可能会多到你都不愿打的地步。”
宝鼎走过来接过梳子,迟疑了一下道:“国债与免赋税之利,必然会使天下之人归心。
公子还断定会有人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起来叛乱?”
“得利的是大秦与黔首,并非是原来列国的勋贵。”
坐到宝鼎铺好的皮子上,黄品摆了摆手,身上下意识的散发出杀意道:“我的担忧,你们该知道的已经都知道,只管做好大战的准备。
若是多余自然是最好,若是真应验了也不会没有准备。”
“公子这气势都上来了。”
被黄品杀意给惊了一下而下意识的应了一声,宝鼎将目光望向远处正在扎营的一众短兵,压低声音道:“不知公子所言的做好准备,有没有有动火药的意思。”
黄品没立刻做出回答,抬手抚了抚下巴沉吟起来。
白玉执意让宝鼎亲自带了两千短兵跟他过来,除了护着他的安全,也是看出他打算借着这一战在岭南军中立威。
毕竟光听传闻远没有亲眼所见来他是如何用兵来的直接。
只有让下边的将领真正对他敬畏起来,大乱后才能镇得住这些人。
而单凭重骑倒是不难达到这个目的。
但重骑消耗太大,且战马乘船后多久能缓过来也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