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不错。”
顾至像是在点评着与自己无关的事,在最后加了一句,
“语气假了一些。”
神色严峻的曹操扯了扯嘴角,好似被顾至的这句话逗笑。
“的确如此。”
这封信并没有用浅显白目的方式,“催促”顾至里应外合、坑害曹操,但其字里行间的意味,与顾至的猜测大差不离。
信的开头使用侈丽的辞藻,展现了对顾至的殷殷关切,中间叮嘱顾至要与曹操好好相处,向曹操这位人杰学习为人处世的经验,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信的最后,写信人用一段情真意切的文字收尾,追忆往昔,恳请顾至不要忘记当初两人的约定。“山高水远,总有再见之日。”
以上,就是这封信的所有内容。
乍一看好像没什么问题,细读之下却让人觉得很怪。
“和曹操好好相处,学习他的为人处世”这一段先不说,姑且当它是客套话。
什么叫“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以曹操的多疑,八成会对这个“机会”进行二次解读。
收尾那一段就更怪了,“两人的约定”是什么约定“再见之日”又是什么意思
好端端的两个兄弟,人又没死,有时间让人送信,没时间过来碰个面
这段抒情看似诚挚哀婉,却经不起推敲,别扭得很。
如果让顾至用一句现代的话来形容,那就是“暗搓搓地带节奏”,“刻意搞老曹的心态”,心思之阴暗险恶,一眼就能看到底。
顾至心中透亮。曹操既然能把这封信拿个他看,说明曹操并没有被这封信挑拨,这封信的险恶用意,曹操早已看得一清二楚。
但他还是明知故问。
“将军怎么看”
“此计看似粗拙,却直击要害。”
曹操收回木函,摩挲着顶盖的花纹,
“至少,施计之人,应当对我的脾性颇为了解。”
要不是顾至几次替他解围,帮他收拢城外得用的新兵,又救了曹仁。
哪怕知道这个来路不明的信匣十分可疑,曹操也会忍不住被信中的内容影响。
“只是有一点,我实在捉摸不透,”曹操盯着顾至,
“这信中之人,究竟是想陷你于不利,还是陷我于不义”
幕后之人似乎是想害顾至,又似乎想害他。可不管是哪个答案,都让他相当费解。
——何必如此麻烦
若是想陷害他,即便计成,也不会让他陷入必死之地。
而若是针对顾至……
“今日之前,操不曾询问先生的来历。先生愿意冰释前嫌,已是操之幸事。”
帐中没有酒卮。曹操取了两袋水囊,将其中一袋递给顾至,自己揭开另一袋的封口,以水代酒,遥遥一敬。
“而今,对着这几次三番的算计,操深感忧虑,不得不冒昧地问一句先生——可否推诚相见,与我交洽无嫌”
顾至正好渴了,打开水囊畅饮。
曹操等着顾至浅饮一口,就与他交心,却没想到顾至“吨吨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