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庭审继续。法庭內的气氛比上午更加凝重,空气中仿佛瀰漫著无形的硝烟。
旁听席上座无虚席,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原告席和被告席上。
法官敲响法槌:“现在继续开庭。请原告方就被告方提交的证据进行质证。”
张律师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试图挽回上午的颓势。
他针对兴华提交的设计时间线和过程证据,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法官大人!”张律师指著屏幕上兴华的设计草图。
“被告方声称这些草图创作於半年前,早於杨璐女士的『云裳溯光』系列。
但是,请注意!
这些草图笔跡模糊,纸张陈旧程度存疑,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独立的、第三方的时间戳证明其真实性!
完全有可能是事后偽造补签的!”
他又指向那些工作照片和面料小样:“至於这些所谓的『创作过程』照片和试验记录,同样无法证明其具体时间!
谁能保证这不是在得知杨璐女士的设计理念后,刻意摆拍和偽造的记录
至於沈秀姑大师的签名…我们尊重沈大师,但谁能保证她没有被误导或者…”
“反对!”王律师霍然起身,声音洪亮。
“原告律师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恶意揣测我方证据的真实性,並影射沈秀姑大师的清誉!
这是对法庭的藐视,更是对一位德高望重非遗传承人的侮辱!”
法官皱眉:“反对有效!原告律师,请注意你的措辞!
质证应基於事实和证据,而非主观臆测!”
张律师脸色微变,但仍强自镇定:“法官大人,我只是在指出被告证据链中存在的合理疑点!
另外,关於那份所谓的《专家意见书》…”
他试图质疑专家意见的权威性和中立性。
然而,王律师早有准备,他出示了参与鑑定的几位专家的详细履歷和过往参与重大智慧財產权纠纷鑑定的记录,证明其权威性和公信力。
张律师的质疑显得苍白无力。
质证环节,张律师虽然极力攻击,但在兴华一方完整、详实、环环相扣的证据链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旁听席上的议论声开始偏向兴华。
法官看向原告席:“原告杨璐女士,被告方质疑您提供的『云裳溯光』概念系列设计手稿的真实性和创作时间。
除了这些手稿照片,您能否提供其他佐证
比如设计过程中的其他草稿、笔记、或者任何公开的展示记录”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杨璐身上。
她脸色苍白,双手紧紧抓著衣角,身体微微颤抖。
她抬起头,眼神慌乱地看了一眼张律师,又迅速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蝇。
“没…没有了…概念设计…有时候就是灵光一现…只有…只有这些手稿…”
“灵光一现”王律师敏锐地抓住了她的用词,立刻追问
。“杨璐女士,您是说您那套『引起业內广泛关注』的概念系列,仅仅是『灵光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