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用了晚膳。祖孙俩消食散步后,便去到宁寿殿东暖阁说话。
这里是上皇日常读书写字的地方,今晚没有烧地龙,只架了一个炭鼎,室内温度适宜,不冷不热。上皇只穿了件仙鹤衔瑞草的夹棉直裰,戴着幞头,看起来十分闲适。
之前膳后散步时,李毓祯便已向祖父简单说了上午视察火.枪,和下午去机研署视察的情况。
上皇坐在铺了锦垫的圈椅上,拿起书案上的一份奏章递给内侍主管秦有,说道:“上午你派人过来说,你今日要去机研署,我便想起了苏少微的这份奏议——已经是十年前了,苏少微从地方调任工部交通司员外郎(副司长)不久,提出的一份奏议,因为时机不成熟,便暂时搁置了下来。”
李毓祯当然知道苏少微,她以秦国公主任尚书右仆射时,工部就是右仆射主管的六部之一,苏少微即工部的右副长官、工部右卿,而她对苏少微多了几分关注,除了她的能力出色外,还在于她是自己的大姑母安福公主——现在是安福长公主了——的伴侣:尽管大唐没有正式通过同性婚姻法律,但同性伴侣已经是大唐公开的、并被人默认的事实,皇祖父没有反对两人在一起,那么这位苏右卿就等同于她的“大姑父”。何况这位品性谦虚,才华内敛,廉洁实干又敢创新,富有开拓力的官员,正是李毓祯需要的。
她翻开这本十年前的奏章看着。
须臾,她眉毛一扬,为苏少微的大胆思路感到赞叹。
这是一份关于有轨铁路的设想。
“……在矿山和港口铺设运用的铁轨运矿车和货物装卸有轨马车已经充分证实了,有轨马车在交通运输上的速度和承载量优势。如果朝廷全面铺设有轨铁路,以京都长安为核心,将帝国南北、东西贯穿起来,则南北、东西的距离将大大缩减,促进物流、商贸和人员交通方式的巨大变化,则技术交流、文化交流也将有极大的促进,必将带动帝国全方面的进步。”
李毓祯看到这里,首先想到的,是军事上的便利。
当年,高宗修建四方兵道,从而让大唐军队和粮草辎重的调运迅速快捷,保障了大唐军队征战四方取得胜利,这就是“兵贵神速”的条件。
如果苏少微建议的有轨铁路建成,可以想见:调兵和调运粮草辎重的速度至少会快上一倍;而且兵员和战马的体力也能得到最佳保持,下了马车就能作战;粮草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征用民夫的银钱花费、粮食花费也会大大省去——所谓“运十分粮,五分用于路上”,战争烧钱也在于这一方面。细数起来,有轨铁路马车的好处何止于此。
但是,问题也是多多的。
首先,这么大的工程,必定是一个庞大的开支,户部财政能不能支持?
其次,有轨铁路建成后的维护,包括铁轨的保护、维修,必定涉及到要成立一个新的军事队伍:护铁路军。
其三,……
李毓祯须臾间,已想到了一二三四五诸条问题,这是都是需要提前考虑并解决的。
至于修建铁轨路的技术问题,李毓祯倒没有担忧,按苏少微的分析,铁轨铺设不需要建在良好的路面上,只要保障地基不塌就行,这比起修建兵道容易多了,至于开山越岭、修建隧道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