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岁岁年年。”
帝国和王国的结盟就在“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中默契达成。
至于细节当然是王国大臣和两位副使磋商的事。
……
广场宴会一直持续到晚上。
公民们手拉着手,在广场上围成了一个个圆圈,广场上围了一圈又一圈,广场下的街道上也是一圈又一圈,分成大区,由广场圆柱台上的歌者领唱,男女老少应和,脚飞起,裙摆和袍摆飞扬,这就是克里特的“踏歌”,唐人称为圆圈舞。大唐使团成员都学过,到克里特不跳个圈圈舞,就像到大唐不踏歌一样,怎么可能呢?
除了重要的留守人员外,全城三十多万公民几乎都参与了进来,一圈又一圈,以国王王后和萧琰为中心,如迭起海潮一般,一潮起,又一潮退。
从上午到中午到晚上,人们踏歌、饮酒、用食,欢乐得不知疲倦。三十多万公民都和萧琰共踏歌,每一浪“海潮”,就是一圈不同的公民,不拥挤,不抢位,热情又井然有序,显然是有组织的。但在萧琰的眼目神识下,并没有官员去组织,也没有侍卫维持秩序——当她笑着同意王城公民的圆圈共舞邀请后,公民们就欢呼着,然后各处就有公民代表出来指挥,很快就有了层次分明的踏歌圈子。
这让她很惊讶!
大唐的军队有这样的纪律和高效;大唐的士人也能很快选出代表形成秩序;但大唐的普通百姓,即使是礼仪平均素养公认最高的帝都百姓,也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安静有序的公选出代表并形成井然有序的队列。
雅尼斯国王说:这是按街分大区、按宅号排序分小区,无论集会还是选举,都是如此,公民早已经做习惯了。
圆圈舞的每一圈都是五十家,当处在街道上时,这个大圈分成了相邻的十几个小圈,踏上广场上,就汇合成了大圈;而在这个大圈中,又选出了十九、二十九或三十九人,排成两列,就是萧琰笑说的“心甚美”的代表,在圆圈内和萧琰跳复杂的穿梭交错舞。
这些代表是由公民自发选出的,国王说,十六岁是拥有选举权的起.点。萧琰发现,每人的意见决定都相当迅速,显然对于“心甚美”——“美德”的选举相当熟练。国王说,王国公民从三岁起必须识字,开始心灵教育,六岁起颁发公民手册,德智体美就是克里特要求的公民四项,任官和任事的选举都是按公民四项进行,其中“美德”居于首位,经常有这样那样的选举,美德都少不了,同一街区谁“心甚美”,大家都心中有数,选举起来当然快。
萧琰由衷赞叹。
这是不同于大唐的民治方式。
但显然对公民的素质要求很高。而克里特几百年前就已经实现了全民教育,从三岁的童学到二十岁的大学,都是王国免费;而这,大唐还做不到。
帝国太大了。
不像克里特,国小,人少,兼且人人富足。
有了物质的富足,才能更多的追求精神。
和萧琰跳圆圈舞的每一位公民她都注意到,内外都穿着丝绸或细亚麻衣衫,足上是系带的丝鞋,稍次也是细麻鞋;而大唐很多百姓穿的十几二十文钱的粗布衣和粗布鞋在这里看不到。
大唐,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