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兰陵风流 > 第四二七章 王叔文的思考

第四二七章 王叔文的思考(2 / 6)

惯用箸一样,不觉得这是规则,也不需要道德法律去约束,自然而然。这就是治国最高追求的“垂拱而治”了,不治而治。王叔文心里感慨,赞道:“贵国的公民教育很有成效。”

王太子回应道:“大唐的士民教育和国民教育也很不错。”

王太子说的不是客套话。

他还是王子时也和父亲一样去大唐读过书留过学,在长安的官学上了两年,私学也上了两年。官学又分甲等乙等,甲等实施“士民教育”,乙等实施“国民教育”,能考进甲等官学的都是优秀学子,而从甲等官学合格毕业的学子,无论是做官或做技术研究或做学问或做其他行业,都是这个帝国的精英阶层。按阿瑞斯托勒的理解,这就是大唐的精英教育,比国民教育这种普通教育学的内容更广、更深,当然要求也更高。

阿瑞斯托勒也曾在孔子学府和墨子学府这两座大唐有名的私学各上了一学年。大唐的私学和官学一样,最低必须实施国民教育,而有条件的私学都会申请士民教育的资格,按学生的资质分班,优秀学生施以士民教育,普通学生施以国民教育。

阿瑞斯托勒在大唐学习四年,对这个帝国的教育有相当的见解,他认为大唐的士民教育是培育帝国各行业的栋梁和引领人才;而国民教育出来的优秀学子将是这个帝国的中间力量;接受国民教育出来的普通学子则是这个帝国庞大的基层力量,他们具备基本的国民素质,从小培养对帝国的忠诚、荣耀和责任,拥有知识和改变命运的进取心,比起没有接受国民教育的民众,他们更会学习思考,更有创造力。如果有上千万这样的国民,阿瑞斯托勒认为,大唐帝国厚积薄发的爆发力必定是举世骇然的。

但他又认为,大唐帝国的国民教育和他们克里特的公民教育相比,还是差了一些,唯有针对精英的士民教育可堪相比,但克里特的公民教育是面向王国的全体公民,而不是少数人的精英教育,从这方面来说,大唐的士民教育又比不上公民教育。王太子内心中对于克里特持续一千六百年的公民教育相当骄傲。

王叔文笑呵呵说道:“两国教育,各有千秋。”他心里也在比较,

王叔文曾经做过文教司的郎官,对大唐的两种教育比使团其他官员都更清楚,对比思考也更深入。他认为大唐的士民教育不需要和克里特王国的公民教育做对比,帝国的精英教育不是一个王国的全民教育可比,首先培育的目的、对象就不同,没有了对比的基础,比较起来就无太大意义。

王叔文比较的,是大唐的国民教育。

大唐的国民教育也是面向大唐全体国民,这和克里特的公民教育有共同的基础,也就更有比较的意义。

但大唐的全体国民和所有百姓不是一回事,高宗皇帝的《国民诏》定义很清楚:

“国民,享有帝国庇护生存和发展之权利,同时承担帝国兴亡之责任……”

也即是说,国民是帝国优先保障生存和发展权利的百姓,军人、官吏、士人、学子、纳税的农工商户和其他从业者,这些都是国民。而不在帝国免税范围内又没有从事职业向帝国纳税的,就只是大唐籍百姓,而非国民。

国民享有更多的权利,相应的,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就必须进行统一规

最新小说: 玄门小相师:从街头到凌霄 你的骷髅兵怎么会圣光? 综影视炮灰翻身 无限再生的我,交易诸天 开局先怂一百年 抠神 逢凶化吉,从九龙夺嫡开始 恶毒雌性要洗白,从攻略兽夫开始 撞钟百年,我成了宗门老祖 蛇系雌性腰软好孕,被大佬们抢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