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数方案等等……
朱由检在心中将这四点反复推敲,自觉已无疏漏,这才胸有成竹地翻开了那篇被誉为“绝世好文”的答卷。
初看此文,朱由检的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欣赏的微笑。
好文章!
武状元文质,显然深谙兵法之道,且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开篇,文质便提出了“奇正相生”的核心论点。
他认为,用兵之道,在于“虚实”与“奇正”的变化。
善于料敌者,常击虚避实。
善于胜敌者,在因正设奇。
紧接着,文章以韩信、光武、周瑜、李愬等数个经典战例,深入剖析了奇谋的本质。
——正是知彼知己,洞察敌情。
无论是韩信的囊沙堵水,还是周瑜的火烧赤壁,其成功的根本,都在于对敌人心理、形势的精准把握,而非单纯的兵行险着。
看到这里,朱由检不禁略微惊叹。
这古人确实能耐,他自己的答案太过关注实操,反而没有这个开篇立意高深了。
然而,当他继续往下读,脸上的笑容却渐渐收敛,眉头也随之蹙起。
文章在论述完奇谋之后,笔锋一转,开始对“奇”进行分级。
文质认为,韩信、周瑜等人的奇谋,终究只靠精密的计算来取胜。
这不过是“智之奇”罢了。
比这更高一筹的,是“德之奇”。
他以郭子仪单骑退回纥为例,认为郭子仪的成功,不仅仅是智谋的作用。
更是他平素忠义素著,威望深孚人心,是以德服人,这才是更高明的奇。
而最顶级的奇,则是“神之奇”。
如王霸在滹沱河边,以河冰已合的谎言稳定军心,而河水竟然真的冻结。
文质认为,这已经是天人感应,非人力所能及,近乎于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