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事限定时间,五日之内,拿出名单。下月之内,完成裁撤!”
“其二,让他们二人,各自准备一份监控九边、蒙古、女真的谍报方案,写好后入宫来报。”
他想了想,觉得还是不够卷,于是又补充道:
“第三,这份谍报方案的征集,不光是他们二人。”
“你传下话去,所有在京的锦衣卫、东厂之中,凡实职百户以上者,皆可上书陈言。”
“将他们的答卷,也一并收了,朕要亲自看!”
高时明不敢有丝毫怠慢,将这三条旨意牢牢记在心里,沉声应道:“奴婢遵旨!”
忙完这两桩完全出乎意料的大事,朱由检这才总算松了口气。
他重新坐回案后,将目光投向了桌案上那最后两叠试卷。
二百余份内书堂学子的答卷,他此刻已没心情一份份细看,便干脆只看整理好的成绩总表。
大部分小太监的成绩,都还算过得去,各项题目正确率都算不错。
只有术算一道,确实表现不佳,许多人都是下等。
他的目光在名单上缓缓移动,突然,眉头微微一扬。
——王承恩。
这个名字,让他心中微微一动。
但,也仅仅是略略期待而已。
没办法,这几日他才发现,王姓,本就是京畿直隶的大姓。
而“承恩”二字,更是和跟后世的“建国”、“建军”一样,是独属这个时代的“热名”。
不说远的,京营里就有个副将叫王承恩,五月宁锦之战时,还带了五千兵马去协防山海关。
说起那次出征,简直就是个笑话。
大军刚出广渠门,兵马就跑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又在路上四散抢劫,闹得鸡飞狗跳。
磨蹭了半个多月才晃悠到山海关,结果那边,宁锦之战都打赢了。
然后这支“大军”又在关外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