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乔大爷,正是本轮候选中的高寿冠军,如今74岁,已是古稀之年了。
朱由检的指尖在乔允升的名字上轻轻点了点,心中不由得泛起一丝冷笑。
好一个候选名单。
两个阉党的铁杆,一个行将就木的老朽。
这是生怕他这个新君上任,就要清算旧账,特意推出来的名单罢?
跟朕玩这套“虚假选择”的心理学把戏?
朱由检随手将刑部的三份浮本丢在一旁,拿起了吏部尚书的名册。
房壮丽,现任左都御史,履历平平,无功无过,直接跳过。
唯一值得称道的便是,他正是此轮候选中的高寿亚军,今年72岁了。
下一个……王永光。
朱由检的眼睛倏地一亮。
好家伙!
这履历,简直是个六边形战士!
吏、户、兵、工四部,都察院,大理寺,他竟然全都干过!
更难得的是,他正是宁远之战时期的兵部尚书。
这样的人,单看纸面履历,其实也算称职。
朱由检的目光落在了年龄上,66岁,本轮候选高寿季军……
朱由检心中有些游移不定,目光移向了最后一个人选,杨景辰。
今日在朝上,正是此人就通州马草一事,言辞犀利,直指要害,又恰到好处地推荐了卢象升。
抛开他对卢象升的后世光环不说,这次举荐也称得上是眼光老道,任人精准。
卢象升的履历确实完全匹配马草折银这项任务。
他饶有兴致地翻开了杨景辰的浮本。
翰林院编修、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侍郎,最后奉旨编修《三朝要典》。
朱由检的眉头微微皱起。
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