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星河枕(贰)
Part Two:词中秘语惹天威
书接上回!
暮春三月,细雨霏霏。
矾楼后院的海棠开得如云似霞,粉白的花瓣随风雨飘落,铺满青石小径,如同下了一场香雪。李师师倚在朱漆栏杆边,望着满院芳菲,眉间却凝着一抹挥之不去的轻愁。
天子已半月未踏足矾楼,只遣心腹内侍梁师成送来几斛圆润硕大的南海明珠,光华璀璨,却冰冷无温。朝中风闻,金人于北境蠢蠢欲动,连下数城,官家正为边事烦忧,连最痴迷的书画雅集都搁置了。
“师师姐对花伤怀,可是思念那位‘赵大官人’了?”一个清朗温润的男声带着笑意自身后响起。
来人一袭半旧青衫,浆洗得干净挺括,面容清癯,眉宇间蕴着书卷清气,正是大晟府提举、执掌宫廷乐律、词坛魁首周邦彦。
他与李师师相识于微时,彼时她初登歌台,他亦是一介寒儒。他为她填词多首,如《兰陵王·柳》、《苏幕遮·燎沉香》,词曲相和炫美,声动汴京上下,彼此引为红尘中的知音。
李师师回眸,唇边漾起浅淡笑意,如涟漪微散,巧妙地掩去眼底心事:“美成兄又来取笑。只是见这满院芳菲,开得热闹,落得也匆忙,无人共语,徒惹些伤春之意罢了。”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
周邦彦目光敏锐,掠过她眉间那缕轻愁,心中了然,亦生出几分怜惜。他踱至窗边的紫檀书案前,见铺开的澄心堂素笺上,那墨迹犹新,正是李师师娟秀灵动的字迹。
抄录着的正是他旧作《苏幕遮》中的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笔意流转间,却隐隐透着一股萧索寂寥之气,与词中初夏的清新明丽迥异。
“春愁最是恼人,如丝如缕,剪不断,理还乱。”周邦彦温言叹道,从宽大的袖中取出一卷诗笺,“不若听听我昨夜新得的一曲?或可解忧。”诗笺递过,墨香犹存,正是他新填的《少年游》。
李师师接过,指尖拂过微凉的纸页,轻声吟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词中旖旎情致,宛然在目。那“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低声问”,分明是月前一个霜浓之夜,“赵乙”微服而来,她亲手为其剥开新到的江南贡橙。
暖阁生香,红烛摇曳,她软语温存,以“马滑霜浓”为由,挽留天子宿于矾楼的私密情景。字字句句,如画如真,将那天子与名妓间不足为外人道的私密情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李师师脸色骤变,血色瞬间褪尽,急将词稿掩入袖中,声音带着一丝惊惶的颤抖:“美成!此词……此词,万万不可示人!”
若此词传扬出去,坐实天子狎妓宫外,不仅她李师师顷刻间便有杀身之祸,更将引发朝堂巨震,无数人头落地。天子清誉受损,岂是儿戏?
周邦彦见她花容失色,瞬间也意识到自己酒后忘形,闯下了弥天大祸,懊悔不迭:“是我糊涂,昨夜与苏学士(苏轼)小酌,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