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干是青春的生命力吗?
花朵是努力的绽放吗?
沉默之根是本心吗?
可以是,但未必只是,甚至有可能不是。
方星河的文字不再像《知而不顺》那样明确且悍勇,他想走出小镇的心气是强烈的,可他最终指向的结局,却不是变得多强、干碎什么、如何辉煌,而是略显虚幻的“忠实自我、明确本心”。
表面看上去一点都不凶,也不酷,但却在最后一句“我选择做题”里升华成了极致的坚定。
万宝儿看山是山,只感受到了一种向上的蓬勃意气。
万母看到的则是父辈们赤着脚从山里走出来,拎着脑袋浴着血,以最顽强的生长意志,最终把生命绽放成绚烂红花。
而从万父的视角出发,联想到的更多更高……
从一穷二白到现在花开富贵,但是花朵招蜂引蝶,枝干不堪重负,扎根的土壤贫瘠急需灌溉,根系本身也有一些……
当然,他们谁都没有体会到道家静的那层。
根之静,与生之动,对立又统一。
除非经历过生死间的大彻大悟,否则很难体会到那种于黑暗中安静蛰伏,又在贫瘠中拼命汲取的矛盾哲学。
生与死,阳与阴,动与静,本质太形而上学,只能意会,实难表达。
而当万宝儿终于读到那句将主旨升华的抒情段落时,沉浸在思考中的两口子,没有丝毫防备地被一刀戳在胸口,浑身一激灵,从脚底酥到天灵盖。
“每个人的终极使命都是寻找自我,然后诚挚地忠实于自我。我们不是要逃离这片故土,而是需要上路,去看不同的风景,用更广阔的世界洗炼心灵,从恨一切变成爱一切,从不屑一切变成尊重一切,最终愉快地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年少时我所幻想的模样,可我依然爱它。”
直到万宝儿的声音散尽,万母仍然倍感不可思议。
“这真是方星河写的?”
“嗯啊!不然呢?”
“好!”万父情不自禁的提高音量,“写出了高度,也写出了厚重,厉害!”
万母心里忽然生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