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珠影手里,你们协商好就行。
需要剧组配合的,我来联繫。”
方冬升笑呵呵的说道。
在原时空,原版《一次別离》在华夏上映过。
当时的它顶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等光环,一路横扫国外的大小奖项。
在某瓣的评分居高不下,但它的首周票房却只有300万。
远远落后於同时期上映的《守护者联盟》(1800多万)、《幻影追凶》(900万)等。
与当时热卖港產电影《寒战》(周票房9000多万)相比更是遥不可及。
而且各大影院对《一次別离》的排期也较为吝嗇,羊城各大院线一天也只排了9场。
当然,这是在后世文艺片已经“死了”的情况下。
即便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光环也於事无补。
如今,文艺片还是非常有市场的。
不对,应该说现在市场的主流就是文艺片。
像冯小钢这样的商业片导演,终究是异类。
钱没少赚,骂更是没少挨!
如果方冬升不是有东京电影节、威尼斯银狮,如今再加个柏林金熊傍身。
就凭他敢拍《野蛮女友》这样的商业片,早被骂死了。
谁骂的当然是同行了!
嗯,主流电影圈的同行们。
郭德刚有言:
只有同行之间才是赤裸裸的仇恨!
在如今的电影同行眼里,商业片是离经叛道、是拉低观眾审美、是向金钱妥协的软膝盖。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孔乙己不愿意脱掉的长衫。
到什么时候才会觉醒
2002年国家宣布放宽电影製片政策,允许民营企业在內的社会资金进入电影製片业。
企业可向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申请领取“摄製电影许可证”。
届时,民营资本大举进军电影市场,將原本就破旧的电影厂们衝击的丟盔卸甲。
只有当电影厂体制內的尊严被踩在地上的时候,他们才会幡然醒悟在韩山平这里待了一会后,方冬升便离开中影集团。
他让林智玲以公司的名义买了两辆车作为代步工具。
一部林智玲平时开,另一部则属於是方冬升的私人座驾。
“放学了没”
方冬升拿起手机问道。
“好,我去接你,等我。”
1ii
京城公运学院,也就是后世的华夏劳动关係学院。
方冬升將车停在学院门口的停车场等著高园园。
讲真的,他觉得高园园应该去中戏、北电这样的艺术学院进修。
当然,小学渣能否考得上,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三月中旬的京城,风里虽然还带著料峭的寒意,却已悄悄漫进几分春日的柔和。
学生们陆陆续续从学校大门出来,人群中一个高挑的身影缓缓走来。
高园园一袭黑色风衣,利落的翻领微微敲开,露出內里米白色高领羊绒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