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因为那是一个站在阳光下、站在制高点的人。
犹如当初整个小镇的人,他们站在阳光下,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向著卢卡斯开枪。
虽然不见血,但却“杀”了一个人—
“咔!”
隨著最后一个镜头结束,方冬升拿著喇叭,宣布道:
“《狩猎》杀青!”
歷时將近三个月的时间,方冬升在好莱坞的首部文艺片全部杀青。
第二天晚上,剧组准备了个规模不大的杀青宴。
也没有请什么领导讲话啥的,也没有什么抱头痛哭。
只是工作而已,结束了这个还有下一个呢。
当然,对於明星们则是不同,杀青宴是个交际场合。
交好导演,交好製片,交好演员的机会——
比如身为导演的方冬升被塞了几个演员的私人联繫方式。
吃完饭之后就跟安妮海瑟薇离开了
对於这样的场景,大傢伙已经见怪不怪了。
到了方冬升这个级別和名声的导演,如果身边没有个女星陪著,反而是给那些男星有了蠢蠢欲动机会。
当然,方冬升不好这一口。
小公主安妮海瑟薇此时正处於娇嫩期,
缠缠护就行了,当什么搅屎棍!
电影的拍摄完成了,但对於后期工作而言才刚刚开始。
按照之前的约定,方冬升会自己出一版导演剪辑版本。
但最终的决定权在索尼经典和环球影业的联合审核会手里。
这操蛋的决定,方冬升已经抗议过许多遍,
但一向自翊公平自由的老美当起了缩头乌龟。
“不可啊,祖宗之法不可变好莱坞的优良传统不能丟!”
丟你妈个锤的传统,你们好莱坞才多少年歷史
说百了,不就是被那几个傢伙给坑怕了。
倒下了联美、卡洛克,以及被坑的只剩半条命的二十世纪福克斯。
事实上,好莱坞有过一段时间,导演拥有较大的权利。
但常因过度追求个人艺术表达,忽视市场需求。
有些导演坚持晦涩敘事、长镜头,导致影片节奏拖沓、情节难懂,偏离大眾喜好。
同时,导演在创作中还容易超预算,不愿配合调整,使得公司前期大量投入难以收回成本。
当这些公司因导演主导的影片亏损严重,甚至濒临绝境后,好莱坞其他公司开始反思。
电影製作是商业行为,要兼顾艺术与市场,
如果导演在后期不受约束,可能將个人创作衝动凌驾於公司商业利益之上。
把影片变成小眾艺术试验品,导致票房惨败。
所以,为规避风险、保障收益,好莱坞公司纷纷收回导演剪辑后期权。
由更懂商业运作的製片人或公司高层把控后期。
从时长、情节、节奏等多方面优化,使影片契合市场,提升盈利空间。
一句话就是,方冬升没赶上好时候,
就算是詹姆斯卡梅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