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头上那些『天才导演』的头衔、影评人的追捧。
一夜之间就会变成嘲讽你的刀子。”
外面天地突然变得昏黄,京城的沙尘暴原本只有春季有。
没想到这都初夏了,居然还会出现。
窗外的风卷著沙尘拍在玻璃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方冬升忽然想起《英雄》首映时的盛况,影院外排著绕三圈的长队。
黄金场的票房,黄牛甚至把票价炒到120块还供不应求。
这种景象,估计再难有人復刻出来。
只听韩山平语气低沉,道:
“就怕到时候就会有人说,张毅谋用《英雄》打开了华夏商业大片的大门,结果被你方冬升一己之力又给关上。”
听到韩山平说这么多,方冬升重新不经意的打量韩山平一番。
关於韩山平,外界的传言很多,有两个传播的最广。
第一个,他是张伟品口中的“座山雕”。
第二个,他是养著“龙標”的三爷。
当然还第三个,爱才、惜才。
影视圈有许多的导演、演员都是经他手挖掘出来的。
比如他刚上任中影集团副董事长,一手发现並投资帮助了泞浩、陆、徐才女等新生代导演。
呢.现在看来似乎全员恶人。
不过,方冬升確实能感受到韩山平字里行间的回护之意。
他沉吟了一会,放下手中的茶杯,坚定道:
“我明白韩董你的意思,但是有的时候,躲是躲不过去的。
“我拍了这么多年片子,也確实想试试一不是跟谁较劲,就是觉得既然赶上这时候了。
行业需要人往前一步,我要是缩回去,以后夜里躺在床上琢磨,估计得后悔的睡不著觉。”
主要是,方冬升此刻站出来若能成功,撬动的绝非简单的个人声望。
从未来看现在,这是一次改写游戏规则的机会!
首先是打破外资与传统体系的双重壁垒。
此时,好莱坞分帐片借著《英雄》的热度正在加速渗透国內市场。
而国內民营资本对大片的投入还停留在试探阶段。
中影虽握有进口权,但急需能与国际製作抗衡的国產標杆作品。
否则,明天怎么会诞生“国產电影保护月”这种被国外垢病的对策—
如果此时方冬升拍出票房与口碑双收的大製作作品。
等於为民营资本证明和打通了“大製作一一高回报”的闭环。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往后他不仅能拿到中影的核心资源倾斜,更能联合资本方建立新的製作標准。
比如在特效技术、类型片工业化上撕开缺口,逐步摆脱对传统製片厂的技术依赖。
其次是建立跨地域的资源整合权。
今年cepa协议刚落地,港片北上还需依附中影渠道。
而內地製片方对港岛团队属於是跪舔状態,如果此时的方冬升站出来带著內地资源反向输出。
比如主导合拍片的投资比例、创作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