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了前几天栗娜给他提过的,电影节上的一条新闻:
“—前两天,吴雨森、陈嘉尚导演在合拍电影的论坛上说『国內电影没法跟国外比”『好市场有了,好电影呢』『市场再大,以后也是要拱手送给好莱坞”等等之类的话——这些话,我是既赞同,又反对的。”
—
一赞同什么呢国內电影和好莱坞是產业层面的差距,这点是客观事实。”
“我刚开始拍《天才少女》的时候,那是08年,07-08年阿美莉卡编剧工会发起的大罢工,主要是为了改进新媒体,如网际网路和dvd销售的分红制度。最终的协议中,编剧获得了一些新媒体分红的改进。而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的编剧也举行了维权大会,但诉求是什么呢反盗版!维护编剧对作品的修改权!就相当於一场八千米,別人已经绕著操场两圈了,你才刚刚听到发令枪差距就这么大。”
“更不要提別人已经用计算机、用软体来提高拍摄效率,而我们还在拼人工!”
“刚刚姚淑华老师在聊《白银帝国》拍摄经歷的时候,提到“非常钦佩国內电影人的专业性”,其实我是不太认可这种『工匠式』或者说『极致专业性”的因为工匠与工业化天然就是矛盾的。过分追求某个摄影、某个导演的个性或者鲜明特色,与工业化大生產有著相当大的距离.”
“工业化意味著『可替代”,从演员、到幕后、再到器材,每个环境都像螺丝钉一样可以廉价替换;工业化意味著“低利润”,预算开始就把从演员、到服道化、再到后期、
宣发等等所有环节的成本压缩到极致,然后有批量產出的能力.”
“今年二月,我从柏林回国前,转道去过加州姚淑华老师就是南加大的老师,对吧您应该很清楚,好莱坞的工业化达到了什么水平——您看国內电影人的『专业”,其实是在用国內工匠作品与对面流水线的作品来比较,这其实没有可比性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苏联老笑话,给电影评级,说电影分为优秀、良好、一般、
糟糕、非常糟糕和华夏六个级別—-虽然是个笑话,但这话要细细品。”
郑钱放下话筒,结束了自己的发言。
但贾科长却没放过他。
“—一你反对的呢”他饶有兴趣的提醒年轻导演:“你刚刚那一大堆,都在说你赞同吴雨森、陈嘉尚的部分—反对他们哪些呢”
郑钱乾笑了一声。
连忙在一片笑声中重新推开话筒按钮。
“抱歉,不好意思,刚刚有点激动了。”
他清了清嗓子,补充道:“反对,自然是反对他们对国內电影人的轻视—-我们不是香江市场大到一定规模,量变就会產生质变,终究会出现真正的好电影市场大到一定规模,好莱坞就算想吃都吃不动,吃多了还会消化不良。好莱坞其实现在也有很大的问题,因为工业化的缘故,它现在拍的电影同质化太严重—这个事情是不可持续的。”
台下。
一个坐在前排的记者迫不及待的举手,工作人员在主持人示意下,把话筒递给了她。
一一郑钱导演,您好,我是南周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