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枪手代笔,李颜已经准备好了手写电脑双版本源文件,谁敢来质疑定叫他有来无回。
突然,夹在诸多信封中的一个起毛边的旧信封吸引了李颜的注意。
其他信封基本都印着各大报刊杂志社的名字,但这信封写着“常衡市第二食品厂”。
李颜捏了捏信封,很薄,信封软塌塌的,就跟没装东西一样。
“常衡市……不是林恒家那边吗?”李颜好奇地打开信封,抽出来一张质感很好的纸。
上边是非常飘逸好看的字迹:
“梦生悠士:
展信佳。冒昧托新北日报旧友,将此信与稿费一同交付与你,若有叨扰,请见谅……”
咦?难道是某位作品粉丝?
李颜继续看了下去,全信忽略了“梦生悠士”这個笔名背后的人,只谈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李颜《新北印象》与后来发表在《临江文艺》的《铁龙常衡》两篇文章的喜爱。
来信深入浅出地探讨了讲临江文化的本源与发展,并对李颜后续写临江城市录表达了殷切的期盼。
顺便还提到了李颜《凛城烟火》写得很好,后生可畏。
甚至有一句“以文风之相似度,我不得不畅想,你是否为这孩子的老师,亦或是写作指导。”
很克制,对“梦生悠士”这笔名主人的猜想,只有这一句。
李颜扫了一眼落款——思青。
好像郭启文提过一句,苏思青?
他打开电脑搜了一下,跳出来的第一个百科词条就让他瞪大了双眼。
苏思青,男,1961年出生于临江省常衡市,华夏著名作家、学者。
卧槽?能背上这称号的,那确实是文坛一号人物了啊。
1983年毕业于临江大学文学系,1988年出版论著《临江城市文脉》,1991年出版论著《华南文化研究》,1992年开始系统考察临江省重要不可移动文物,1996年整理出版《临江文物概览》并出版散文集《古建筑余音》,1998年发表著名社论《以保护促传承》、《消失的古建换来了什么》,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