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现在的呢?”
“损毁百分之五十,依旧能发挥几乎100%的拦截效果,等备用轨道炮也弄上去,就算敌方能冲破层层阻碍与伪装,发现量子卫星的所在并发起攻击,那他也得能做到在我们卫星被摧毁百分之五十之前,自己完好无损。”
“所以,天上的三颗卫星,都已经可以做到精准拦截导弹?”
“优化的算法是完全同步的,但因为另外两颗没有与地面雷达照应,所以主推阶段的拦截就比较难。”
“你太了不起。”大领导突然就鼓起了掌。
与之共事多年的另一位领导心里不断震荡。
这么多年来,他还真没听到大领导如此强烈,如此发自内心的掌声。
拍得手都通红。
于是全场都响起了拼尽全力的掌声。
“如果您愿意按我的部署方案去做,只需要完成第一阶段——我想,火力全开的话,大概是半年多的时间,就能让华夏的重点地区完全免去核威胁影响。”
有点不真实。
正常来说,一个惊天动地的大项目,在刚完成第一次实验的时候,都很难让人过度兴奋。
因为它往往跟最终成品还有点距离。
多年前的今天,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可不是这个项目的第一次正经实验。
失败过,吸取经验过,再有所推进,最终才有让所有人欢欣鼓舞的蘑菇云。
现在这是怎么回事?
所有领导的预期都是“确实有效”,然后近海的那枚哑弹没被探测到,所以继续从“如何应用到实战中”“如何验证大规模建设的有效性”等等出发,再讨论讨论风险点啦、万一啦、预备方案啦之类的,甚至可能要想象一下敌方可能的狗急跳墙或者也藏了什么杀招。
结果,一下子就成了。
一颗没有地面雷达支持的测试卫星,竟然就能自动……
等等?
庞院士意识到了什么,“李颜,李颜,等等等等,我问你个问题,二号卫星的射击,刚刚我们都没注意到,是谁下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