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就是新来的二十八户工匠,也都是你大价钱请来的......”
核对完帐本的彭毅对每一笔帐目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知道了知道了,咱们粮仓里还有多少粮”听得有些头大的彭刚打断彭毅,询问彭毅粮仓里还有多少存粮。
买这么多骡马大牲口,彭刚不是为了组建骑兵。
再者,滇马腿短,跑不快,也不是很適合充当骑兵的坐骑。
不过胜在耐力强,適合走山路。
彭刚买这些骡马,是为了组建輜重队做准备,同时培养十几个会骑马的学员日后用来当传令的通讯兵使唤。
“各色存粮就剩下一百二十一石了。”彭毅脱口而出道。
“一百二十一石,太少了,还是得多烧些炭换银子屯粮。”彭刚凝思片刻,说道。
“现在咱们是按照江口圩市价的四成从我们的炭户那里收炭,咱们让一成利,通知下去,过完年,咱们按江口圩市价的五成从他们手里收炭。”
“三哥,照当前这个烧法,附近的山场,咱们烧不了几年。”彭毅迟疑了一下,出言提醒道。
“傻弟弟,就眼下这乱局,你还指望以后能安安生生地烧炭卖炭”彭刚笑了笑说道,“照我说的吩咐下去吧。”
“那今年杨县尊那边的年敬你打算送多少”彭毅问道。
“手头拮据就少送点,送个三百一十两即可,要嫌少,明年端午他要还在桂平当县令,我给他多补点。”彭刚想了想说道。
“另外再拿出一百两给大舅去武宣县城盘一间铺子当炭行,就交由大舅一家子打理炭行。”
杨壎是彭刚在官府里的唯一依仗,就是再困难,彭刚也要挤出点银子稳住杨壎。这个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省的,王作新就是前车之鑑。
“武宣咱们的炭想卖到武宣走水路要雇很多人拉縴,走陆路的话又都是山路,武宣的炭价比江口圩低,把炭卖到武宣划不来,完全是赔本的买卖。”
彭毅想不通彭刚为什么要在武宣县城开设炭行,觉得匪夷所思,有些跟不上哥哥的思路。
“武宣的炭行只是个幌子,反正你对这些不感兴趣,以后你就知道了。”彭刚说道。
他在武宣开设炭行並非是为了图利,而是为了日后攻打武宣县城布局。
红莲村的炭想卖到武宣走黔江水路要雇很多人拉縴,而武宣县城的东西想拉到红莲村走黔江水路,那可是顺流而下,旦夕可至。
武宣县城是小城,城池规格没有府城桂平城那么高,驻军也少得可怜,且整个城池建在黔江岸边的平原上,只有一面临水,典型的易攻难守之地。
广西清军的外省援兵进入广西之前,能不能拿下桂平城不好说,可武宣,彭刚还是有很大的希望能够独立拿下。
道光四十八年腊月廿八,江口圩的空气里已经浮著爆竹硝烟的气味。
王大雷揣著从红莲村送来的信件嘱咐了妻子几句便走出彭记炭行,向圩外江边的那座气派的七进庭院走去。
圩外江畔那座全江口圩最气派的大院正是潯州府第一士绅黄体正一家的宅子。
一脚刚踏出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