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南线告破
张必禄的投降要求,彭刚肯定是乐於接受。
张必禄麾下的黔兵、川兵皆川黔两地绿营之精华,是张必禄倾注多年的心血所浇就。
这些黔兵、川兵军纪尚可,多系汉人。
拣取其精华,再去其糟粕,稍加改造,短时间內就能形成战斗力,彭刚肯定是愿意全盘接受这些俘虏。
后军对此也没太大意见,只是中一军这边的意见比较大,有情绪。
中一军的情绪彭刚能够理解。
长期和张必禄作战的是秦日昌所部的中一军。
这次石达开为了堵截张必禄所部清军,又付出了比较大的伤亡。
最后张必禄却提出要向彭刚的左军投降,不向其他太平军部队投降。
將心比心,换作彭刚是中一军的军帅和副军帅,也会有情绪,也会反对敌军將领提出的这种投降条件。
清军优质的俘虏不多,这批俘虏彭刚是真的想要。
为平息中一军的不满情绪,儘早促成张必禄所部清军投降。
彭刚做出了些让步,蒙圩加入的百姓左军一个不要。
击溃清军援军所获得的粮秣军需,除了六百斤火药之外,其余物资尽数交由后军和中一军瓜分,左军分毫不取。
彭刚做出如此有诚意的让步,中一军的石达开、秦日昌、石祥禎等人也不是不识大体之人。
他们都清楚张必禄所部清军受降一事每拖一天就多一分不確定性,最终同意了张必禄麾下的清军全都向左军投降。
达成一致意见,山头上的清军成建制地放下武器,走下山向左军投降。
只是张必禄一家子受清廷之恩甚厚,不仅张必禄本人获得道光皇帝亲赐的励勇巴图鲁称號,其家人也多受清廷誥封。
张必禄允许他麾下的士卒投降,他自己,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降的。
含泪亲眼目送最后一队亲兵下山,张必禄回到帅帐,穿戴整齐,纵身从山岭上一跃而下。
得知张必禄跳山自尽,太平军的將领们对待这位广西提督的態度和上一位广西提督大不相同。
閔正文死的时候,太平军將领多对閔正文持鄙夷態度。
对於张必禄,多数和张必禄交手的太平军將领还是比较敬重的。
张必禄有能力也有血性,是绿营中为数不多不抽象,像军人的將领。
彭刚命人寻来张必禄的遗体抬回碧滩汛。
窑屈冲距离碧滩汛並不远,直线距离不到十里,绕些弯子也不过十几里的路程。
渡江回到碧滩汛,彭刚找来木匠覃一森,询问覃木匠根据地还有没有上好的木料。
覃木匠回答说还有些檀木。
彭刚让覃木匠打两口上好的檀木棺材。
一口送给张必禄,至於另一口,回头送给林则徐。
张必禄一死,林则徐也活不了多久了。
很多黔兵、川兵俘虏亲眼目睹了张必禄跳山。
张必禄平日里待黔兵、川兵不错,来到碧滩汛才堪堪安顿好,很多旧部要求为张必禄守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