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的同年七月,努尔哈赤发动开铁之战,拿下开原、铁岭,形成进攻辽沈的有利态势,且于北边拿下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地盘和人口都进一步扩大。
万历拔擢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熊廷弼上任后大力修堡屯田、杀逃将、整治贪腐,又从南方调集浙兵、毛兵、土司兵等,使辽东守备大固,与后金保持了一年多的相持之势。
但天启帝登基后他上书认为暂时不宜进攻,仍需以防守为主,被御史弹劾,说他“功在支撑辛苦,得二载之幸安;咎在积衰难振,怅万全之无策。”熊廷弼上书自明求罢,朝廷允之,以袁应泰接任辽东经略。
之前被调到辽东的浙兵就是戚少保的侄子戚金训练的一支戚家军,而土司兵里便有大名鼎鼎的石柱土司白杆兵。
天启元年三月,努尔哈赤水路并进攻取沈阳,总兵陈策和副总兵童仲揆带兵救援,最后白杆兵在浑河之北,浙兵在浑河之南都被全歼,最后一支成建制的戚家军就这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此战陈策、童仲揆、秦邦屏、戚金等大小将校120多人战死,虽然在野外浪战中几乎对后金造成1:1的战损,传到关内后“时咸壮之”,但能打的人死了,地也丢了,辽东局势越发糜烂。
浑河之战后努尔哈赤继续进攻辽阳,辽东经略袁应泰自缢殉国。
这时朝廷又想起熊廷弼了,于是熊廷弼第二次出任辽东经略,提出三方布置策:在广宁厚集步骑牵制后金主力,在天津和登、莱布置舟师随时入辽南,联合朝鲜攻击奴酋后方。
辽东是九边重地,不能没有自己的人,要不生意还怎么做,所以东林党举荐东林党领袖、前前任首辅叶向高的门生,正驻守广宁的王化贞升任辽东巡抚。
熊廷弼主守,且向朝廷索要大量兵员和粮饷,而新上任的辽东巡抚王化贞不知兵,轻视后金,夸口不需要更多资源,以辽东现有兵力,三个月荡平后金。
经略与巡抚一主守一主战,隔三差五就要给皇帝上书吵架,便是大名鼎鼎的“经抚不和”。
朝堂上衮衮诸公是战是和、党派倾轧、主义生意都暂时不关何雨柱的事,他准备出发去开辟根据地了。
王化贞虽然不知兵,但他歪打正着任命的毛文龙在后金背后打游击,却是做出了一番成果的,目前这件事还没发生,何雨柱准备去截胡这条路子。
他通过郭真给魏忠贤使了银子,捐了个金州卫下中左千户所(旅顺)的千户,并直言自己一腔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