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再查了一些经济史方面的资料后,就觉得不应该急。
等到20多年后亨特兄弟操纵白银的时候再出手,岂不是更好?
现在的白银每盎司才2美刀,这个价格几乎能保持20年没有大波动,直到被操纵的时候可以涨到四五十美刀。
一年涨近一倍,不管怎么说都是优质投资项目了,这期间白银放在银行里还可以作为压舱石。
银行的名字还是沿用第一世的那个百富勤,取名字很麻烦的,有现成的干嘛不用呢。
在港岛和九龙各开了一家分店后,严振声又出门奔波了,这次的目的地是阿美在吕宋岛上的苏比克海军基地。
这个基地算是阿美在海外的大型基地之一,离马尼拉只有几十公里,来这里的目的当然还是买船。
四大船王都已经到达香江,虽然其中两位还没有开始从事航运业务,但星海想要在这个行业维持住霸主地位,扩大船队规模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现在这个时期也不适合买新船,因为大型船舶都是定制产品,生产周期需要几个月。
要是东北那个半岛打起来的时候船还没有造好,而星海又参与给内地运送货物,那新船很可能就交付不了了。
别信西方有什么屁的契约精神,他们撕毁的契约比咱们见过的都多。
而且胜利轮的确是不错的船,便宜又耐操,价格只有新船的几分之一,用个十几二十年至少能赚回百倍本钱。
二战期间阿美建造的船只占比超过全世界的90%,战争一结束这个比例就开始迅速下滑,而且他们造民船的成本太高了,现在应该接近世界平均的2倍了,随着去工业化等各种因素,以后还会涨到5倍以上。
欧洲的造船业也在衰落,小日子的正在恢复中,总之算来算去,找史密斯专员买“报废”的船最划算。
老规矩,用美刀开路,严振声只花了半个月时间就从苏比克基地买了5艘胜利轮,然后开着“新船”径直往南,去印尼和马来。
这个季节他们还在持续割胶,去装上几船,运回去一部分卖给小日子,一部分卖到内地,这都是钱啊。
现在星海航运有了10艘胜利轮,总载重吨位超过10万吨,可以维持几年领先。
等过几年再去小日子订购新船,航运这一行,在80年代之前都是很不错的产业。
然后国内因为改开,将接过世界工厂的名头,缩减船队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