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常委会通过了资金申请,韩景成功为农村建设争取到了关键的资金支持。
韩景这样的做法让许多人感觉到意外的,大多数人都认为韩景会利用自己人脉关系另寻资金来源,避开信星河。
这样的做法,一来显示了韩景的强大的人脉关系,二来又可以向信星河示威一下:没有你的批准资金,我照样找到资金的。
其实韩景完全可以做到的,不要说十几个亿的资金,就是上百亿也难不倒他的,不过他不会急于去做的,那条路也是最后迫不得已才去走。
真的要是从别的地方拉来了资金,信星河会怎么想?别人又会怎么想?
本来就存在一些隔阂的,这样一来,就会加深彼此的矛盾。
韩景不想把关系闹得太僵,毕竟同在一个班子共事。
这次在常委会上的胜利,让韩景在班子里的威望又提升了不少。做事情光明磊落,为人宽宏大量,这样的人当然是受人尊重的。
信星河表面上虽没说什么,但心里对韩景更加忌惮。
此后,信星河不再明目张胆地给韩景使绊子,但暗地里小动作不断。他开始联合一些与韩景理念不同的常委,在其他议题上给韩景制造麻烦。
韩景察觉到了信星河的小动作,却并不慌张。他知道,只要自己坚持为百姓谋福利,把工作做出成绩,那些小动作终究成不了气候。
韩景始终相信这样的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于是,韩景更加专注于新农村建设,制定出来符合实际的改革,土地逐渐向少数人手中集中,走农场化的路线。这样的做法,也是符合实际的情况,许多农村都成为了空巢之村,留下来的都是老弱病残,这些人怎么能把土地经营好?
土地逐渐集中,也符合当下社会发展,机械化普及率越来越高,种地要求也逐渐提高了,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想种好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过去种地,大多数都是靠天吃饭,现在不行了,气候变化多样化,环境也变了,过去的那种种地模式真的不适应现在的实际情况,留守老人怎么可能种好地?再说了,老人应该是安享晚年才是,为什么到老的时候还是耕耘不息?
春茧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许许多多的农民一辈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的,没有年龄的限制,这样的情况与我们宣传的大相径庭,难道不值得我们许多人反思吗?
人民是不是幸福的,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韩景深知,要让新农村建设真正落地,还需解决诸多实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