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片刻,才回过神来。
这些大臣,还真是能想出花样来。
李二被迫闭于皇宫,对外宣称身体不适,无法处理朝政。
李承乾刚被废为庶人,李恪就被提议立为太子。
按照宗法制,本应立李泰为太子,但现实是李恪掌握大权。
大臣们算是看明白了,现在唯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是实力最强的李恪,而不是李泰。
因此,李承乾一被废黜,大臣们就急切推举李恪继位。
当然,这是无奈之举。
若太子之位空悬,李二又被囚宫中,情况非常不好。
李恪早日获得监国称号,对所有人都有利。
即使不为求取从龙之功,也希望朝政早日稳定。
李恪:“各位先起身,监国元嗣一事,我们另找时间商议。”
李恪的立场很明确了,事情发展成这样,他不得不留几分姿态。
毕竟,刚将李承乾赶下太子之位,就迫不及待自立为太子,之后匆忙登基称帝,是不对的。
他打算效仿李二当年登基的先例,等贞观十年结束,再举行登基大典。
房玄龄等人对此同样心照不宣,只等下次商议,再多劝几次,并不会影响大局。
随后,房玄龄继续说道:“殿下,此次京城涌入四万大军,引起了百姓的诸多议论。而且短短数月间,陆续撤退近五十万兵马,给民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臣请求从江南调运粮食以缓解京城之急。”
李恪一愣,难道关中出现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也对,近几个月京城接连接纳大量兵马,正值春耕,民间存粮本就不足,还要供应朝廷官吏。
加上关中豪族对土地的掌控一直是朝廷的难题,种种因素交织,导致京城不得不从外地调入粮食。
李恪批准了这件事。
……
几天后,京城被战争的阴霾笼罩。
李恪怒目圆睁,紧握着军报,恨不得将其撕个粉碎!
吐谷浑那帮蛮夷,竟敢勾结东北诸胡,在这紧要关头南下滋事!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