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升起一股危机感。
“这种暖和天气持续多久了?”
“禀报陛下,大概五六天了吧?”
“五六天?”李恪默默思考。
也就是说,这个春天已经连续五六天高温了。
这绝对不是好兆头。
搞不好是大旱的前兆!
在封建社会,气候一有大变化,那就等于灾难找上门了。
气候的忽冷忽热,特别容易弄垮古代农业生产,大唐也不例外,更别说现在李恪正打算打吐谷浑。
要是春天播种,来个大干旱。
天啊!
哪怕不是大范围的,就关中地区干旱,都够大唐头疼的了。
那时,大唐所有的精力,都可能被干旱拖住。
一旦干旱,春耕肯定泡汤。
这就意味着今年的秋收至少减产一半,更别提可能跟着旱灾来的蝗灾了。
朝廷要是应对不好,就会出现几十万流民……
李恪真的很难想象,万一出现那种情况,事情会糟糕到什么程度。
他虽然不记得贞观十年后有没有什么大旱灾,但有一点他是知道的,贞观年间确实有过大规模的蝗灾。
好像李二还亲自下令去捕杀蝗虫。
不过现在,李恪觉得还有机会改变这个局面,至少有时间可以挽救。
“要不是今天特意到御花园转了转,朕可能也会忽略这个事情。”
是啊,谁会去在意初春时候的气候变化?
不就是比平时热点嘛。
对于不懂科学的大唐百姓来说,最多就是私下里抱怨几句。
但有了李恪,情况就不一样了。
“立刻传召宰辅,还有工部尚书、户部尚书……让他们马上进宫。”
李恪转身,语气严肃下达命令。
站在旁边的小内侍心里一紧,知道事情肯定不简单了。
一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