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冬天的第一场寒潮来袭时,当地举行了历史上首次土地拍卖会。
苏晚秋裹紧单薄的棉袄,站在蛇口工业区荒芜的滩涂上。她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对照着秘典上模糊不清的“1983年深圳规划图“,试图找出未来厂房的理想位置。
“这位同志,请让一让。“
温润的男声从身后传来。苏晚秋转身,看见一个穿藏青色中山装的年轻男子正被三个混混模样的人围住。男子约莫二十六七岁,目光沉静如水,手里紧攥着个鼓鼓囊囊的公文包。
“香港仔,借点钱花花啦!“为首的混混伸手去拽男子的手表。
苏晚秋心头一跳——男子腕上那块欧米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在这个万元户都罕见的年代简直是明晃晃的靶子。她急中生智,操着流利的粤语喊道:“表哥!郑先生等你半天了!“
混混们愣神的功夫,她已经挤进包围圈,亲热地挽住男子的胳膊:“招商局的会都开始了,你还在磨蹭什么?“
“招商局“三个字像道咒语,混混们悻悻散去。男子从内袋掏出名片:“多谢同志解围。陈明辉,深圳大学建筑系。“
名片背面印着德文小字,公文包敞开的缝隙里露出几页图纸——苏晚秋敏锐地捕捉到“包豪斯“三个字。这个发现让她心跳加速,包豪斯学派倡导的功能主义建筑,正是未来工业厂房的潮流。
“陈老师对工业建筑有研究?“她故意用脚尖点了点脚下的荒地,“像这种盐碱地...“
“打桩深度至少十二米。“陈明辉推了推眼镜,突然蹲下身抓了把土搓捻,“不过如果采用预制钢结构,地基处理能省三成成本。“
海风掀起图纸一角,苏晚秋瞥见“蛇口工业区三期规划“的字样。她正想细看,远处突然传来周玉梅的呼喊:“晚秋!工商联的会要迟到了!“
———
市工商联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苏晚秋坐在角落,听着国营纺织厂代表拍桌子:“土地是国家的,怎么能卖给私人搞剥削?这是走资本主义老路!“
“王厂长,“她突然站起来,声音清亮,“去年您厂里积压的十万米布,是我们私营企业帮忙消化的吧?“
会场一静。王厂长的脸涨成猪肝色:“那、那是响应政府号召...“
“现在政府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