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痒的实在受不了,现在晚上痒的都没法睡。”
我说道:“放心,你这病不难治,我再给你诊断一下,”
我摸了一下她的胳膊,发现黏黏的。切了一下脉,发现脉浮,看了一下舌苔,这舌苔是白腻的。
这皮肤上黏黏的,说明有湿,舌苔白腻,也说明内有湿,脉浮说明病在表,浮脉又多风热,总体说明此人湿热夹表,不得宣泄所致。
找到了病因,那开方子就简单多了
我开的方子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此方共有八味药组成,分别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杏仁、桑白皮、生姜、大枣和炙甘草。
此病在表,又是不得宣泄所致,所以用麻黄,麻黄宣肺,肺主皮毛,所以麻黄是宣泄表皮,开鬼门之药。麻黄入肺开鬼门,故能将方中其余的清热祛湿的药带到皮肤,为此方的君药。
连翘味苦微寒,为清热之药。
赤小豆味甘性微寒之药,既能能清热又能祛湿。
杏仁味苦性平,色白入肺,苦能降火,故能润肺清热,
桑白皮味苦性寒,色白入肺,苦能降火,寒能清热,故能清肺热。
连翘、赤小豆在表清热,杏仁、桑白皮在内清热,正是一内一外,从外到内,从内到外,内外兼治。这四味药所以是臣药。
生姜这味药味辛性温,助麻黄宣泄表皮,同时去脾之旧水而生新水,去内家之湿。为方中佐药。
大枣和炙甘草味甘之药,调和诸药,健脾补中。
用中药“象形说”解释,连翘像心包,又是苦味之药,故入心清火。
赤小豆色红象心,性寒故也能清心火。
此方用赤小豆和连翘,取“火克金”之故。“熄灭”心之邪火,用杏仁和桑白皮灭“火克金”所遗留的“余火”,并以润肺。同时桑白皮和赤小豆皆有祛湿之效。只四味药,将清热和祛湿联系起来,兼顾五行相生克,仲景先师用药之精准和思路之清晰让我顶礼膜拜。
综合分析,此方为宣泄皮毛,清热祛湿之药。用在湿热夹表不得宣泄的证上时,正好对证。
我给这女人开了三副,后来这女的因为别的病来诊所治疗,据她说这药吃了一副后身体就不痒了。
我们在说说这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此方在伤寒论中的原文是“伤寒,身黄发热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是用来治疗湿热发黄兼有表证的处方,关于“发黄证”我在后文书中专门详细论述,在这里我只说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此方用麻黄正好能体现将药力引至皮肤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处方用药时,能否将药力引至病变部位是疾病能否治愈的关键,一等中医用药就能直达病变部位,二等中医只能将一部分药力引入病变部位,末等中医用药根本到不了病变部位。
六经中的一些处方用药,正能体现这一思路,例如太阳证中的桂枝麻黄,桂枝入肌,麻黄入皮;阳明证中的石膏大黄等,石膏入肺清热,大黄泻下走窜;少阳证中的柴胡、黄芩,柴胡条畅气机,黄芩去热;太阴证中的芍药、大黄,大黄去实,芍药止腹痛;少阴证中的附子、细辛,附子去里寒,细辛升阳气等等。
当然厥阴证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