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这父亲是好人还是恶人?
话题继续回到生命的形式上。有人看见了一只小狗,觉得小狗特别亲切,认为这小狗说不定前世跟他是朋友,只不过这一世朋友转世成狗,而他依旧是人。
如果这样想,那是否也可以认为他前世是条狗,而那小狗前世是他的主人呢?再或许他和小狗上辈子皆是狗,而这辈子小狗依旧是狗,而他从小狗变成人了。
为何在玄学上要说“悟”,而不是说“教”,因为大道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只经了一世为人的轮回的灵魂和已经了十世为人的轮回的灵魂是不一样,灵魂的纯净与否跟“悟性”是有直接联系的。
阳明先生龙场三年悟道,这三年何曾不是万次的轮回啊……。
既然说到一世为人的轮回的灵魂,我不得不提一笔“相面”,其实真正的“相面”不是看天庭、鼻子、脸型、痣等等,这些只是“形”,“形”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是主观行为(整容)亦或者客观问题会发生变化,能变化的皆是变量,将变量当成真理是完全错误的,真理是恒久的,是不会改变的。
真正的“相面”第一步也是在看“形”,当然我这里说的“形”不是上一段中写的天庭、鼻子等等,而是“神形”,如何看“神形”?我们以看脸为例,我们平常看一个人的脸,着眼点是从对方脸部的中间向外部扩散,简单说是从鼻子向外扩散。但看“神形”却是从外部向内集中。简单说着眼点首先在耳朵上,不脱离耳朵的同时着眼点向内集中,最后到鼻子上。
通过着眼点从耳朵向内集中,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有些人长得特别像马、有些人长得特别像驴、像狗、像猫、像狐狸、老鼠等等,不要怀疑,像特定动物的人皆是那个动物修得“灵”后转世为人的,因为“初次为人”,这一类人的灵魂中依旧会带点相应动物的习性,所以像老鼠的人性格和习气就像老鼠,像马的人性格和习气就像马……,这一类人初次为人,非大机缘是悟不得大道的。
好了,关于“相面”我暂时就写到这里,后文中写不写看我心情吧,毕竟“相面”这个学问如今除了找伴侣和徒弟之外,再没啥实际作用的。
补充一下啊,用我上述写的这种方式细细观察身边的人,你会看见不一样的一个世界,哈哈哈哈……
绕了这么一大圈,我现在写一下第一层的修道。
其实第一层的修道在《道德经》第十二章中写的清清楚楚了,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这一段话其实正是修道的开始。
我们刚出生时,一切的行为都是出于生存的本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行为从生存的本能变成了各种“追求”,随着我们看见的越来越多,听到的越来越多……,我们的追求不断地在增长。
小时候的我们可能有了十块钱就感觉拥有了整个世界,长大后的我们即使拥有了好几百万,感觉依旧是不够的。小时候的我们受到老师的表扬后就会开心一整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发现值得让我们开心一整天的事情是越来越少……。
因为追求的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