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经筵日讲(1 / 2)

“这。。。陛下,按例,修书完毕后,若无不妥,朝廷应叙功。”吴牲难为情的提醒道。

“哦?你说这啊,这有何难言的,明说即可,崇祯朝总裁是何人?按修书名单,按例升授即可。”朱慈烺恍然大悟,不由得苦笑道。

“禀陛下,崇祯朝是由前阁老,王铎王大人主持的,不过,甲申国变后,王大人前往军中,就由管学士主持了。”

“嗯。。。这样吧。升管学士为众议院院士或外放江西巡抚,你们转告管学士,让他自己选一个吧。至于王师傅,以后再说吧。”

“转院士为正五品,刚好升一级,转巡抚,就加右佥都御史,升三级外放,刚好符合外放成例,看管学士自己如何选择吧。”

京官外放一般都会升级外放,从两级到四级不等,而外官入京官,相应的,也会降级二三级不等,如布政使司,从二品地方大员,回京后一般任三品职务者属平常。

“额。。。敢问陛下,院士乃何职?”侯恂愕然问道。

“哦,忘记告诉你们了,朕已经命黄师傅组建众议院了,就是上次朕提议的重修律法的事儿,如今衙门也修建差不多了,应该很快就能用了。”

朱慈烺这哪里是忘了,很明显就是故意没告诉他们啊。

“陛下,上次臣就想问陛下,这修律一事,几年时间足矣,如此临时性差事,专门建造衙门是否不妥?”樊一蘅问道。

“没什么不妥的,朕意定名为众议院,以后长久保留,与时俱进,实时更新律法。”然后,朱慈烺将大致的规划方略又给阁臣重述一遍,他们这才知道,以后,又要多一个衙门了。

“这。。。陛下,如此是否会造成沉冗?不利于国家财政开销啊。”

“呵呵,这不存在,几十个高级史官罢了,朝廷负担的起。如此既能为律法完善,建立秩序,又能解决翰林体系的缺失,利大于弊。”

“陛下圣明。”见朱慈烺心意已定,他们也没再反对,衙门都建好了,反对有什么用?再说,修律的事情,朝会上已经论过了,再说无益。

左右不过一些无权的虚职罢了,刚好能调一些门生回朝,外面哪有京官好啊。

“那经筵和日讲的事情?”

“额。。。这个嘛。。。”朱慈烺沉吟起来,这是翰林院的一大热门项目,经筵讲师,既是身份的彰显,更是才学的闻名。

而且,这是接触皇帝的绝佳机会,最起码能混个脸熟,在皇帝心中挂名不是?要是讲得好,得到皇帝认可看重,那更是飞黄腾达,不在话下。

崇祯就非常喜欢儒学,喜欢翰林讲学,讲解经义,讲解典故,讲得好的,如魏藻德,快速博得崇祯好感,十三年进士,十六年就入阁了。

别人三十年的路,让他三年就走完了,简直如同坐火箭一般,由此可见,经筵对翰林的机会,有多大的诱惑力。

可惜,朱慈烺具有现代人的通病,学不进去古文,不过,由翰林官员翻译讲解,通俗直白的讲述其中含义和各种典故故事,倒也不算太难接受,就当听故事也还可以。

朱慈烺思索半晌,方道:“也不是不行,不过,朕忙得很,没父皇那么多时间天天搞,这

最新小说: 我去明末救义士 三国之再世诸葛 我掌控大明十六帝,吓坏朱元璋 娘子—媚乱天下 明中祖:朱慈烺 汉末小人物 模拟想辅佐女帝被拒成为乱臣贼子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