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尼尔同意了斯塔弗罗斯的要求,他自己则同驻扎在村庄内的孟加拉人游击队员一同行动,前去附近袭击巴基斯坦军队的设施。
队伍借助着树林植被的掩护前行,以躲避巴基斯坦军队的侦察。尽管目前胜多败少,孟加拉人的最大优势仍然在于灵活性而非正面攻坚能力,他们并不愿意在前进过程中和敌人的游骑兵部队打一场遭遇战。因此,尽可能地削弱敌军的机动能力成为了孟加拉人四处出击时的重要思路——把公路和铁路破坏大半之后,巴基斯坦军队就无法有效地支援被孤立在前线的据点。
这些孟加拉人的表现离麦克尼尔理想中的正规军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他并不急于这一时。军队不是能一夕之间建立好的,即便是麦克尼尔心目当中全球第一的美军在草创时也只是由民兵拼凑起来的草台班子。今天的孟加拉人积累的每一份经验都会为他们日后用真正的军队捍卫祖国和同胞的自由打下坚实的基础,哪怕那时要面对的对手是今日给予他们不少帮助的德国人和印度人。
罗易所选取的攻击目标是一座工厂,这里由蒙斯克手下的警卫和一部分巴基斯坦士兵重兵把守。远远观望过去,厂区被各种障碍物包围得水泄不通,俨然成为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堡垒。
“听说那家伙在非洲开设的工厂也是一样的。”罗易隔着一片小树林指着厂区,“上一次我们试图夺取这里,但很快就被他们赶出去了。”
“强攻并不明智,罗易。”麦克尼尔举起望远镜观察了一阵,他并不觉得仅仅几百名游击队员就能突破敌人的封锁。“看得出来,敌人的指挥官是经验丰富的老兵,这从障碍物和陷阱的布置上就能看出来。他们大概做好了长期抵抗的准备,因为这些布置同样降低了外部输送运输物资的效率。”
“如果能拿到更详细的情报就好了。”罗易叹了一口气,“或者说,假如敌人的装备质量更好一些,我们就可以直接用缴获的动力装甲作战。可惜,那些装备几乎就是废铜烂铁。”
“可以试着拦截敌人的车队,从被俘虏的内部工作人员身上询问些情报。”麦克尼尔发现有车队从工厂中驶出,他不假思索地把这些人看作了最可靠的情报来源,“……这只是个建议,你们可以尝试一下。”
“……那会让敌人提前察觉到我们的行动。”罗易说出了他们没有拦截出入厂区的车队的真实原因,“到那时他们可能会呼叫增援或加强防御。”
麦克尼尔挠了挠头,暂时止住了指手画脚的冲动。只要调整方案和做准备工作的速度足够快,敌人就不会有机会应对,但这话当然是没法和孟加拉人说的。因此,他继续保持着沉默,只看孟加拉人的表现。
按照德国人的教程,围攻据点时应当先从某个方向吸引敌军的火力再伺机从其他方向突破(当然,火力充足的进攻部队完全不需要考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