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战后的东孟加拉百废待兴,巴基斯坦军队在战争最后阶段所采取的丧心病狂的破坏行动给这片土地带来了长期难以愈合的伤势。由于绝大部分生活必需品和基础设施都被摧毁,孟加拉国不得不依赖印度人和德国人的协助来完成重建工作。欣然答应了盟友请求的德国人大张旗鼓地把触角伸向了南亚边缘,嗅到了商机的人们也迅速地把目光瞄准了这片焦土。不,在具有远见卓识的智者眼中,这里将会是南亚地区的又一个奇迹诞生之地。
大量德国企业开始把业务从印度东北地图拓展到孟加拉国,其中自然包括在德国的势力范围内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垄断企业。这些力量更为强大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蓝图,孟加拉国的前景对于它们而言也远非是仅能用人口或资源来描述的。曾经在非洲吃了不少亏的商人们尝试着用全新的思维来开辟新战场,发誓要把自己损失掉的利益都弥补回来。
然而从1985年1月爆发的一场大规模瘟疫严重地影响了重建工作的进度,许多前往达卡参与到重建工作中或规划其他项目的德国志愿者不幸病逝。德国人可以对此不管不顾,近在咫尺的印度人却不行,顶着巨大压力的新德里方面又捏着鼻子对盟友进行了新一轮的支持,总算勉强将瘟疫压制了下去。接下来,他们将和孟加拉人还有德国人一起以达卡和吉大港等城市为中心重建东孟加拉,把巴基斯坦的半身恢复到其应有的地位。
一时间,达卡成为了人们趋之若鹜的新生活起点。失去了容身之所的人们期待着能够在达卡找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殊不知他们从一个陷阱落入了另一个陷阱之中。心惊肉跳地见证着人数攀升的志愿者们试图阻止更多的孟加拉人进入城市,但他们的好意并不被刚从死亡线上逃离的孟加拉人理解。谁阻挡孟加拉人的脚步,谁就是下一个敌人——从那些凶狠的视线之中感受到了威胁的志愿者们只得退却了。
一来二去,仍有一大半是废墟的城市中的治安压力陡增。不得已之下,孟加拉人选择了模仿德国人和印度人的经验。他们从盟国聘请了一些教官来协助他们建立专门用于维持治安和消灭内部不稳定因素的机动警察部队,并及时地把一些不再适合于军队内服役的装甲猎兵转移到了新岗位上。由于这一意外的机遇,在战争结束后就基本从东孟加拉撤出的德军装甲猎兵部队又获得了用武之地。
回顾着过去一年多来的一点一滴,亲手培养出了孟加拉装甲猎兵们的约翰尼斯·施密特中校感慨万千。为了把孟加拉人尽快地武装起来、让这些主要由此前从未接触过武器的平民组成的自由战士们能够迅速地同巴基斯坦游骑兵等部队对抗,他和他的印度同行们倾囊相授,把自己所掌握的大部分知识和技能都交给了那些自由战士们。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们的学生表现得还算不错,许多自由战士在从盟友处获得第一套动力装甲之前就成功地组织了几场针对巴基斯坦游骑兵的阻击战,并有效地消除了游骑兵在孟加拉人心目中留下的恐怖印象。
孟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