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的脸。然而,他确实需要一个理由去说服自己继续帮助一群东亚裔对付如今占据美利坚合众国领土和整个美洲的那个【故乡】。
他重新把注意力放回尸体上。这其中有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有三十多岁的青年人,有十几岁的孩子。六人是男性,剩下两人是女性。顺着整齐地排在同一层的柜子走过去的罗根默默地替这些人念着悼词,尽管他从来不认识当中的任何一人。
当他走到柜子尽头时,一张有些熟悉的脸映入了他的眼中。那是一张看上去有三十多岁的白人男性的脸,粗糙不平,还带着伤痕。脸颊和眼窝一样深深地凹陷了下去,从颌部的形状上来看,死者的牙齿已有一半以上不翼而飞。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张脸竟然和三十多岁时的迈克尔·麦克尼尔的相貌有八成相似。
“怎么了?”罗根停下脚步时,王翼阳也随即注意到了,“……真的有你认识的人?”
“没有。”罗根僵硬地答应了一声,“我只是在想,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命运呢?”
GDI第一代的特种兵指挥官捏了一把冷汗,他摆出了开会时应付同僚的模样,用七分冷漠里带着三分假笑的表情给自己蒙上了一层保护色,以免王翼阳看出些端倪来。冷静,必须要冷静,那不会是麦克尼尔,麦克尼尔也不会这么蹊跷地死在这种地方。重要的不是麦克尼尔本人的生死,而是一旦南庭方面注意到了他的异样并对那尸体进行详细检查进而得出诸如麦克尼尔已死之类的结论,则罗根当前和他们之间勉强建立起的信任将岌岌可危。
见罗根没能在死者身上找到什么,王翼阳又提议去见见侥幸活下来的流亡者。两人离开冷库,沿着一条狭窄又悠长的走廊前往同一层的另一区域。
罗根·谢菲尔德仍然没有停止思考,他回忆着那名死者的相貌,又将其和麦克尼尔进行了对比。二者之间并非完全一致——话是这么说,不同年纪的麦克尼尔本人的相貌差距也很大,起码罗根是没法把日后秃了头的麦克尼尔和那个二十岁时意气风发的青年联系起来的。这可能只是个偶然,可能是他眼花了,况且麦克尼尔已经说过李林不会安排同样的悲剧在短时间内重复上演。
……真的要去相信李林的底线吗?好像没必要。彼得·伯顿死了,尼克·西摩尔·帕克也死了,罗根没有什么理由认为自己和麦克尼尔可以例外。
重新打起精神的罗根开始构思和幸存者交流的办法,很快他就明白那完全是白费力气。这些在布里塔尼亚帝国的围追堵截之下侥幸逃脱的可怜人都在精神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刺激,一开始还能认真地说上几句话,但当罗根试图问起发生在奥布群岛的事时,幸存者们便突然像发了疯一般地大吼大叫、完全听不进罗根的询问和王翼阳的安抚。见此情景,看守幸存者的锦衣卫们无奈地表示,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