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那带着几分艳羡的调侃,宛如一粒石子投入办公室平静的水面,激起层层涟漪。
刘宇只是微微一笑,又将桌上那几张,不同款式的电饭煲设计图,仔细审视了一遍,心思早已完全沉浸其中。
圆形、方形、椭圆形,各异的外观对应着不同的内部结构优化方案,精准瞄准未来可能出现的多样化市场需求。
他拿起铅笔,在图纸的空白处,迅速标注出一行行密集的参数,从发热盘的功率曲线到内胆涂层的材料配比,每一个细节都关乎产品的成败。
他心中明白,外贸部司长的视察不过是锦上添花,真正能让他站稳脚跟的,还是眼前这些能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图纸和技术。
临近中午,车间传来消息,新上的生产线在试制第一批,核心发热元件时遇到了难题。
几位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员,围着一张苏联援助时期,留下的老旧冲压机床,折腾了半天,冲压出的发热盘底座,总有零点几毫米的形变。
这微小的误差足以导致发热不均,严重影响产品寿命。
刘宇放下图纸,二话不说便赶往车间。
车间里弥漫着浓重的机油和金属屑的味道,刺耳的打磨声与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
他绕着那台绿漆斑驳的老旧机床走了一圈,用手触摸冰冷的机身,又仔细检查了模具的咬合处。
“刘工,这老家伙脾气太怪,送进去的钢板稍微有点应力不均,出来就变形。”一位满手油污的老师傅擦了把汗,无奈地说道。
刘宇未发一言,只是脱下外套,从旁边的工具架上拿起一把,卡尺和几件专用工具。
他先是重新校准了模具的固定螺栓,接着调整了冲压机的压力和速度参数,动作干净利落,毫无多余。
最后,他亲自将一块钢板送入冲压口,踩下踏板。
“哐当!”一声巨响,一个崭新的发热盘底座应声而出。
老师傅赶紧拿起来,用卡尺一量,眼睛瞬间瞪圆:“嘿!分毫不差!这手艺,比咱们厂里那几个八级钳工还稳!”
刘宇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神色平静:“这台机器的老毛病了,冲压行程末端压力会瞬间增大,得提前手动泄掉一点压,以后注意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