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这种行为固然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最终谜底揭晓时的那份震撼与惊喜,多少还带点恶趣味。
毕竟,在他们看来,就是:“我看完都艹了,你也必须艹!”
但不得不说的是,正是这种严格的把控,才会让看过《罗杰疑案》的人,都印象深刻。
也对许参的创作表示叹服。
此时,华夏的读者与有荣焉。
他们可比许参积极多了。
许参没有对此说什么。
但华夏的这些读者,表现得相当积极。
“基操勿6皆坐!”
“我们叁儿,也就一般般吧!充其量就是难逢敌手!”
“无敌是多么的寂寞!”
“欢迎挑战,我说的,没错,我代表的是许参的意思!”
……
这些读者,玩命的宣传,只要谈到小说,都能把许参扯进来。
譬如,有人兴奋地宣告:“嘿,我发现了一部绝妙小说,精彩绝伦,强烈推荐给大家!”
而华夏的这些人,则会说:“有许参写得好吗?”
开始大家还会争论一番。
但到后来,他们都不吱声了。
不过,你以为这些人就这么完了?
当然不会!
他们会继续点评:“这部小说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不过与许参的杰作相比,尚存一丝差距。作者加油,期待你未来的作品能更上一层楼!”
哈尔斯也看到了许参的爆火,心里极度不舒服。
他的精心策划,居然为别人做了嫁衣。
这让哈尔斯都有些不知所措了。
其实,哈尔斯的布局还是蛮精妙的。
他先是巧妙地诱导了小金人评委会的成员,将许参卷入这场纷争。
随后又精心布局,利用几位文坛巨匠与许参构建起一种对峙的局面。
这样一番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