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垣城天寒地冻,但气氛依然热火朝天。
不能修城墙,但山上可以凿石砖。
有厚厚的积雪,往上面泼上水,一会儿就冻得嘎嘎的。
凿下来的石材放在爬犁上,在冰道上就处溜回来了,比其他季节可轻松多了。
英烈纪念碑是重中之重,就是冬天也要建,土冻住了用火烤,搭暖棚,反正面积不大。
难民都安置在城外,以免进城扰乱原住居民的生活秩序。
他们住的是地窨子,就是一种大半建在地下的一种简易房子。
保暖又放风,最适合北方。
难民们没有白给饭吃的,干活就给米、给粮食、给药、给工钱。
就是妇女、老人和孩子也有活儿干,给那些壮丁、自卫队士兵做饭、缝衣裳、洗衣裳等。
那些不干活儿的,连城也进不了。
江行云不养闲人。
她最清楚人的劣根性,升米恩斗米仇。
英烈纪念碑的石料用的上等汉白玉石材,是江行云忘了在谁家收来的了。
写了悼文,让工匠刻在碑上。
至于立此碑的人,江行云十分大方地将知州府的官员、叶守备和贡献三分之二家财的人都刻上了。
还给扩建了一半的城墙立了碑亭,也将这些人的名字刻上去。
顿时,这些人的心里舒服多了,对江行云的怨念也少了。
好歹钱没白打水漂儿,听到响儿了,而且还是要名垂千古的!
有些懂事儿的富户还赶紧捐上些粮食,派家丁出来帮忙。
大家齐心协力,做事效率很高,仅用了十来天,英烈纪念碑就建好了。
趁热打铁,江行云又来了一场祭奠。
尽管天寒地冻,也有许多百姓和将士家属前来参加祭奠仪式。
连年战乱,产生了不少英烈,炸弹的出现,让很多英烈的遗体都没找到。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