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好好的,你给杀了,公鸡会伤心去死的。”
丙家妈妈看着孩子寄来的卡片哭出了声,丙家爸爸看到平时唠怨满腹的爱妻竟会被孩子的几句话惹得哭了起来,竟笑了起来。
丙家妈妈说,没想到孩子这么几天就变得这么懂事。
乙家跟丙家来自同一个村庄,尽管以前彼此交往不深,买房时机缘巧合使他们成了楼上楼下的邻居,从此两家建立起了和睦的乡人关系,乙家在乡下有一个很大的果树园,还有温室栽培本地人最爱吃的桃李早熟的品种。
在这个特殊时期乙家跟丙家联合起来由丙家弟弟给他们送菜送水果,所有水果自然都是乙家树上新鲜摘下来的,丙家供应蔬菜。
不用说村里家家都有菜园,丙家村里的菜园原本就大,年年下来新鲜蔬菜爷爷都借着送蔬菜的名义来城里看孙子,这次刚好周末爷爷把孙子接回去让奶奶看看,谁知竟生了这样的事儿。
丙家媳妇也曾抱怨过,家里的蔬菜快赶上菜市场了,旧的没吃完新的又送来了,天天往垃圾箱里扔烂菜叶子。
言语中暗含着看看人家甲家有的是钱。
哪里像咱家穷得除了烂菜叶子还是烂菜叶子。
丙家的丈夫有时也反驳道,“人家的爹妈都是城里的教师,月月都有高工资进账。
我爹是农民,家里除了粮食就是蔬菜,你想让他们贴补咱们他们还得有啊。”
丙家媳妇说出了那句女人总会说的话,“当初算我瞎眼了。”
相对乙家的日子过得就消停多了,乙家为了孩子读书才搬进城里来的,乙家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女孩在城里读小学,男孩还不到上学的年龄,经常留在爷爷奶奶身边照看。
乙家媳妇跟丈夫都是同村知根知底出生长大的娃子。
疫情生的时候,乙家媳妇没来得及回到乡下父母家里,跟大多数城里人一样留在了家里。
丈夫是煤矿工人,那时煤矿所有工人吃住都留在矿部集体宿舍,生产照常不误,伙食变得出奇的好。
还增加了补助,工人干劲比以前更加卖力。
“看看人家的父母天天都给送来新鲜蔬菜水果,你父母又能给咱们干些什么?”
从来受不得一点委屈的人,往往受点委屈就会狂躁暴跳如雷。
甲家媳妇的叫嚎声满走廊里回荡着。
甲家丈夫懦嘘着说,“我爸妈都是城里的老师,总不能给咱们送个学生来吧。
再说他们给咱们的钱还少吗?”
“这个时候,钱还有用吗?花钱再多能买来放心水果蔬菜吗?市里买来的蔬菜水果谁知道经过什么人的手。”
“当初不是你选择的吗?要父母都有稳定收入的城里人。”
“那时算我瞎了眼。”
甲家每天不停的吵闹夹杂着一个女孩的哭声从门户里传出。
甲家对门的乙家那个年龄相当十几岁的女孩跟妈妈商量,“要不让他家的小姐姐来咱家跟我在一起。”
(其实乙家女孩也不知道甲家女孩的年龄,觉得叫姐姐有些尊重。
)甲家跟乙家虽说新房落成就在一起居住,但彼此如同陌路一样从不交往。
甲家看不起煤矿工人的乙家。
乙家的户居也没有甲家房间布置豪华阔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