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窈没有解释,而是快速操作平板,调出了北区第xx窟周边的精确三维模型——这正是她之前用无人机扫描的成果。她锁定篷布撕裂的大致位置,然后接入了研究院内部有限的监控系统(幸好主要线路在地下,未被完全破坏),找到了一个还能勉强工作的摄像头,看到了那在狂风中剧烈翻飞、如同受伤翅膀般的篷布缺口。
“需要有人驾驶院内那辆带有高空作业斗的工程车过去,但不需要人冒险爬出作业斗进行人工修补。”姜窈语速飞快,“我的无人机无法在室外飞行,但工程车的作业斗是相对密闭空间。我可以远程操控安装在作业斗上的机械臂——那本来是用于高处灯具维修的,进行应急处理。”
研究院确实有一辆这样的工程车,上面配备了一个简单的、可远程操控的辅助机械臂,但平时很少使用,精度也一般。
“这能行吗?风这么大,机械臂能稳定操作?”有人质疑。
“不需要精细操作。我需要做的,是用机械臂将一个特制的、带有强磁性吸附边框的快速密封贴片,精准地投送到缺口位置。”姜窈一边说,一边已经从自己的设备箱里拿出了一个小巧的、看起来像一块厚实橡胶垫的东西,“这是高分子纳米密封材料,背胶遇压即粘,磁性边框能帮助它在金属或某些岩石表面初步固定。只要贴片能大致覆盖缺口,风压会自然帮助它完成最终密封。”
这是她为应对各种意外情况准备的“黑科技”小装备之一。
计划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在眼下,似乎是唯一可能的选择。
院长当机立断:“按姜组长的方案试试!立刻调工程车!秦漠,你熟悉洞窟结构和周边环境,你配合姜组长,负责指挥车辆定位和安全性判断!”
秦漠深深看了姜窈一眼,没有任何犹豫:“好!”
几分钟后,穿戴好防护装备的司机和秦漠进入了工程车驾驶室。车辆顶着能掀翻小汽车的狂风,艰难地朝着北区挪动。姜窈则留在指挥中心,通过断断续续传回的车辆定位数据和那个勉强工作的摄像头画面,远程指导方向,并准备操控机械臂。
风声在对讲机里咆哮,信号时断时续。画面剧烈晃动,模糊不清。
“向左……再向左一点……好,停车!升降臂高度提升至15米……”姜窈紧盯着屏幕,声音冷静得像是在进行一场模拟演习。
秦漠在车内,一边观察着窗外几乎无法辨别的环境,一边通过对讲机向姜窈补充信息:“距离崖壁还有大约五米,注意右侧有突出岩体……”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