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光影的博弈(1 / 2)

    色彩还原的攻坚战持续了数周。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姜窈和团队根据秦漠提供的线索,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和颜料分析报告,扫描了多幅作为参考的壁画局部,不断修正和丰富着AI的学习数据库。秦漠虽然不常驻实验室,但来的频率明显增加了。他不再仅仅是冷眼旁观的监督者,而是会主动询问进展,针对新生成的版本提出更细致、更具体的修改意见。

    “飘带边缘的晕染,过渡太生硬了,古人用的是‘渲染法’,色彩是自然渗开的。”

    “头光部分的石绿色,纯度可以再降低一点,加入少量墨色模拟千年氧化后的沉着感。”

    “这个位置的底层扫描显示有金箔残留的痕迹,虽然脱落了,但在着色时,应该考虑到金箔反光对周边色彩的影响,这里的光影逻辑需要调整。”

    他的要求极其严苛,有时甚至显得有些吹毛求疵。周韵和马跃私下里叫苦不迭,觉得这位秦老师比最严苛的甲方还难伺候。

    但姜窈却从中看到了希望。秦漠的每一次“挑剔”,都是在将AI往更逼真、更符合历史原貌的方向推动。她耐心地将他的每一个意见,都转化为算法可以执行的指令或参数调整。

    这个过程充满了摩擦和碰撞。

    一次,为了飞天手中琵琶的一个微小装饰图案的复原,两人争执起来。多光谱扫描在该区域信息模糊,AI根据风格迁移给出了几种可能的图案选项。秦漠认为应该选择最简洁的一种,符合当时的绘制习惯。而姜窈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认为另一种更繁复的图案出现的概率更高。

    “概率高不代表就是对的!”秦漠坚持,“艺术创作不是抛硬币!”

    “但缺乏直接证据时,基于大数据的方向是最可靠的选择!”姜窈毫不退让。

    “你这是用概率亵渎艺术!”

    “您这是用感觉否定逻辑!”

    争论僵持不下,实验室气氛降到了冰点。最后,姜窈提出:“既然无法达成一致,我们可以将这个区域标记为‘存疑’,在最终成果中提供几种可能性说明,让观者自行判断,或者留待未来有更多证据时再行确定。”

    这个折中的方案,既尊重了技术的局限性,也照顾了艺术的非确定性,让秦漠一时语塞。他看着她,第一次意识到,这个看似强势的女人,并非一味蛮干,她也懂得妥协和保留,懂得对未知的敬畏。

 &

最新小说: 快穿:美人总被强取豪夺 梦飞仙途 说好攻略恐怖片,神秘复苏什么鬼 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 重生巨兽哥斯拉,14亿人投喂我 灵泉双璧:异世同辉 我在民国当灵异侦探 京圈大小姐在敦煌搞数字化 真千金她丢的不是马甲是人 万相阈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