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告本相关的相遇,是上帝的安排——让她在探寻地质亘古的博物馆里,遇见一个能看懂山川记号与造物主亘古同在的人。
第二章虚空与亘古的叩问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亘成了“望岳”博物馆的常客。他带来祖父的传教日记,与林岳一起整理祷告本里的批注,从《诗篇》“南北为你所创造”的描述,到日记里“他泊山的山樱”,每一次探讨,都让他们对“亘古”与“虚空”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天,林岳在整理一批民国时期的地质勘探报告时,发现了一张夹在里面的字条。字条是一位老勘探员的手迹:“我勘探了一辈子山川,见过太多沧海变桑田。《诗篇》说‘你创造世人,要使他们归何等的虚空呢’,若人的生命终将虚空,我们探寻亘古又有什么意义?若上帝真造了眼睛耳朵,为什么不让我们看清生命的真相?”
“又在为报告里的疑问烦恼?”沈亘的声音突然响起,他手里拿着两杯热蜂蜜水,将其中一杯递给林岳,“刚从他泊山考察回来,带了最新的冰川监测数据,你看这黑门山的冰川,千年间退缩幅度不足百米,这就是上帝定的亘古节奏。”
林岳接过蜂蜜水,将字条递给他:“你看这位老勘探员的困惑,我也常有同感。《诗篇》说‘从亘古到永远,你是神’,可若神是亘古的,为什么要让短暂的人承受‘虚空’的痛苦?”
沈亘读完字条,沉默了片刻,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黑门山。春分后的山顶还覆盖着积雪,在阳光下泛着圣洁的光芒,几缕白云缠绕在山腰,像是在守护着某种亘古的约定。“我去年在他泊山遇见一位牧羊老人,”他的声音带着回忆的温度,“他告诉我,山樱每年春天都会开,可每一朵花的花期都只有七天。你能说花的生命是虚空的吗?它用短暂的绽放,见证了春天的亘古;就像人用短暂的生命,见证了上帝的亘古。”
他转头看向林岳,眼底带着坚定的温柔:“就像你外婆说的,山川是亘古的记号,不是为了凸显人的虚空,是为了让我们在短暂中看见永恒。那位老勘探员的困惑,其实藏着答案——正因为生命短暂,我们才更要珍惜;正因为上帝是亘古的,我们的‘虚空’才有了归宿。《诗篇》里的‘造眼睛耳朵’,不是让我们看清所有真相,是让我们在有限中,看见他的无限——看见山樱,就知道他的信实;看见冰川,就知道他的亘古。”
林岳看着沈亘专注的侧脸,看着他手中的冰川数据,心里的困惑渐渐散去。她想起老勘探员字条里的迷茫,想起祷告本里“山樱的见证”,突然明白,“虚空”不是生命的终点,是指向亘古的路标;“亘古”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是藏在每一次花开、每一片雪落里的同在——而上帝让她遇见沈亘,就是为了让她在叩问中,看清这份“指向永恒”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