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佐藤烧毁那本《论语》批注后的寂静中,屋内弥漫着纸张焦灼的气味,显得格外沉重。
但佐藤并没有停止他的思考和行动。
望着桌上那洁白的纸张,他似乎听到了心底某种声音的召唤,那是一种不可抵挡的冲动,是对未来的执着信念。
一股隐秘却坚定的力量,迫使他继续揭示所见所闻的真相。
佐藤决心不再让这些想法湮没于火焰之中,他转而采用了一种更为隐秘却颇具冒险的方式——他找来一本看似普通的小说《源氏物语》。
以那本古老故事的厚重篇章为掩饰,他在其中用隐形墨水小心地写下他的见闻。
这些文字仿佛在他笨拙而坚定的笔下闪烁出别样的生命力,躲藏在普通字符线条的缝隙间,伺机显露它们的真实。
与此同时,他将这本暗藏信息的书寄给了东京的一位亲友,并附上了一封略显神秘的信:“若我失踪,请每隔一个月公开一页。”
这句话轻盈地融入了信纸,但是它的分量却是无法估量的。
佐藤知道,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条生的通道,也可能是打开一个新希望的钥匙。
沪上的某个闷热而狭窄的地下室中,几名地下党员正在仔细翻检一批刚从日本运抵的书籍。
他们并不知道,这些看似无害的进口货物中竟然藏有秘密。
随着灯光渐次亮起,一位眼尖的年轻人突然有了现:“这些文字太奇怪了!”
在经过显影处理后,书页上的神秘字迹呈现出来,竟是《实录》系列的最新更新内容。
这在地下党内掀起一阵涟漪,迅促成了一个“显影小组”
,他们将这些信息整合成册,称其为《敌营之声》,在内部秘密传阅。
这些字里行间的真实如同子弹般飞翔,不知不觉地感染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与此同时,在大阪的某个不起眼的技工铺内,一台从上海辗转而来的x光机在技工的手中被小心拆解。
内中藏着一本日记,那是高桥军医用生命换来的医疗手记。
三个月后,位于神户的一家小印刷厂悄无声息地印出三百本《南京医疗手记》,封面上没有署名,仅印着一句无言的控诉:“有些真相,必须由亲历者说出。”
这些静默无声的字句,仿佛在空气中放出细小的噪音,传递不屈的心声。
与此同时,李景荣站在山顶的了望哨上,耳边传来阵阵风声,伴随着赵刚的汇报:“延安来电,称国际记者团有意采访新一旅。”
李景荣点点头,面向远方的目光深不可测:“让他们看看我们的墙。”
他略作停顿,又补充了一句:“顺便告诉他们,最近敌占区流行一本手抄书,叫《谁在写历史》。”
这最后一句似乎是在空气中漂浮着,承载着某种未明的含义和即将揭晓的秘密情境。
李景荣的目光越过峰峦叠嶂,仿佛能看到那些在夜幕下悄然生长的未来种子,正等待在时间的夹缝里芽。
他轻轻叹息,随即转身,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他们的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长卷上,成为未来篇章的一部分。
就在他转身的刹那,对讲机传来微弱却坚定的声响,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埋下了那颗坚强而不可动摇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