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只会更多。”
苏老太坐在炕沿边上,双手交叠放在膝上,脸上浮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我家老二的确有本事。
从小就是个灵巧孩子,木头到他手里,好像会说话一样。
如今这年头,靠力气吃饭的人多,可像他这样能动脑子、还能把手艺玩出花样的,没几个。
我这做娘的,心里明白,也踏实。”
“就是嘛,这机器本来就是二伯捣鼓出来的,当然,二堂哥也出了不少力,搬木料、刨板子、递工具,没少跑前跑后。
但归根结底,还是靠二伯的脑筋。
所以往后要是外头真有人想买一台,也不算难事。
只要材料备齐,二伯他们完全能再做出几台来。”
苏眠眠心里早有打算,而且谋划得很深。
一旦简氏做的手帕开始在绣阁出售。
人们尝到了那种细腻柔滑的蚕丝触感,必定会追根问底。
很快,这种由特殊织布机产出的蚕丝布就会成为抢手货。
而那台神秘的机器,自然也会随之引好奇。
就算将来有人眼红,想要偷偷仿制,拿去赚钱,也没那么容易成功。
因为这台织布机看似普通,实则内部结构极为精密。
某些关键的小部件,比如调节张力的铜扣、控制梭子度的卡槽,尺寸极其讲究,差之毫厘,整台机器就无法顺畅运行。
而这些细节,若非亲手参与过组装,或是得到过二伯的指点,根本注意不到。
一旦有人照葫芦画瓢却做不出效果。
反而浪费了材料,还会被人笑话不识货、不懂行。
“兮儿,你是想把这个织布机拿去卖?”
苏老太微微一怔,眉头轻皱,有些不解地望着孙女。
“这可是咱家压箱底的东西,你怎的反倒想着往外推?”
苏眠眠摇头。
“是啊,奶奶。
我是这样想的。
咱们家底薄,祖上没留下多少田产,平日靠种地和做点小生意过活,能有点独门的东西就很知足了。
但这东西若只藏在家里用,顶多省些布钱,挥不了太大作用。
不如把它当成二伯手艺的一个门路,正大光明地拿出来。”
她顿了顿,目光明亮。
“卖掉几台,让他们织布更快,日子也能好过些。
说不定以后买布都不用花那么多银子了。
而且!
如果啥都我们自家包了,布也卖、衣也做、手帕也供,全揽在手里,不仅忙不过来,还容易惹人注意。
与其如此,不如分散出去,让大家一起受益,反而更稳妥。”
苏眠眠耐心地解释着。
她心里早就有了一盘大棋,以后还准备弄出不少新东西呢。
比如改良的纺车、更精细的染布工艺,甚至是将来能批量生产的成衣铺子。
但这些都不能急于求成。
尤其是刚开始推出织布机这种能赚钱的东西时,更要小心谨慎。
要是全压在自家人头上,看似稳妥。
可一旦被有心人盯上,反而容易惹来麻烦,甚至招祸。
毕竟人心难测,亲戚之间也难免会有嫉妒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