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台怕泄露军情,何不直接全杀了?”
张煌言笑着摇摇头:“我们杀使,倒也有借口,无非是看不起那些屈膝降鞑的狗文官,一肚子忠孝仁义圣人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但圣人也没要求不读书的普通人也坚守忠义啊,我们总不能连那些大字不识的从人、兵丁也都杀光吧?那样就显得我们心虚,鞑子反而会怀疑城内虚实。
而我要是想向鞑子透露假消息,总要有人往回带话吧?要是全杀了,我再派人去回话,岂不是多此一举,说不定我们派去的人也会被杀。
既然如此,老规矩,见完之后,数落其罪,为首官员杀了,从人打回便是。
一路上正好让从人看些他们该看到的东西。”
有一个古代军事外交的细节,外行人往往没注意到,哪便是两军交战哪怕斩使,也只是杀正使,最多再加上副使,但极少有把整个使团连打杂护卫的人都杀光的——否则都没人往回带话了,也不便于表明己方的坚决。
稍微注意一下《三国演义》上,便不难发现,连周瑜斩曹操劝降的使者,说是要“斩使以立威”
,最后也是要“将首级付于从人持回”
,否则随从都杀光,谁帮你带人头。
李定国原先从没处理过这些拉拢交涉事务,不由犯了个低级错误,被张煌言指出,这才惭愧不已,愈发意识到自己要加强学习。
要当好名将,不光要勇武、谨慎、靠天赋,还有很多细节东西要学。
……
不一会儿,一伙阿济格强行派来的使者,就由李定国麾下心腹带领,前来拜见“督抚大人”
。
守军很谨慎,是用吊篮把使团吊上来的,然后从城楼内侧的台阶坡道下墙。
路过的时候,那些来使自然而然瞟了一眼城门,发现这座城门已经被彻底堵死,这摆明了是要死守的样子,看来是接了个苦差。
至少四面的主要城门里,这一面是肯定没法用于撤退了,另外三面暂时不知道,也看不见,但另外三面并不濒临白河,估计只会更严密。
那文官使者看起来有些神色闪烁,一路上东打听西打听,带路侍卫得了交代,所以不该说的什么都没说。
只有一个问题倒是回答得很干脆——使者问他们,城内那位“督抚大人”
是不是湖广总督朱树人,带路侍卫立刻回答不是。
使者听了之后,总算微微松了口气,也不知道在侥幸什么。
那番鬼祟神色被带路侍卫看在眼里,他们也只当对方是有心细作,没往别处想。
这个问题,是张煌言特地交代李定国过,属于可以回答的范围。
因为他不想演得太假,朱树人毕竟是一方总督,就算他亲自在湖广战区死守,最多也就留在襄阳或者武昌,不可能孤身犯险深入敌围。
要是这个问题都骗对方,或者不说,很容易弄巧成拙,导致战略欺骗效果反而变差。
所以张煌言允许属下一旦被问及此、就直说总督大人不在,但城内最高指挥官是谁暂时保密。
……
不一会儿,使者就被送到了临时充作镇守幕府的原南阳知府衙门。
张煌言本人倒是没第一时间露面,而是先让自己的一个属官归庄出面试探——归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