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禀报战况的使者,十一月十九就抵达了北京,押送福临的护卫,多走了十几天,腊月初才送到。
朱树人接报后,自然也要再转禀南京,同时请示是否能把福临留在北京,便于就近诏安其他未附清军将领。
捷报腊月初五从北京送出,六百里加急初十便到南京,总算是赶在隆武九年底把好消息带到,估计隆武帝和史可法等阁部重臣也能过个好年吧。
南京城内自然是张灯结彩,隆武帝朱常淓下旨明年免除全国一年粮税(朝廷所需粮食改为官府用常平价购买),以示普天同庆。
天下各地囚犯,也得到了一级大赦天下,重罪减刑,轻罪酌情释放。
大明全体将士,都得到额外半年的加饷作为赏赐,文官也按照正常俸禄加半年——
后面这笔钱倒是小数,朝廷完全给得起,谁让明朝的官员账面工资都很低呢,实际上主要收入全部靠贪,那点死工资有屁用。
一个知县每个月才值几两到十几两,算个屁啊。
既然账面工资低,这个人情乐得做了。
户部核算了一下,给全国所有官员加发半年账面工资,也就二百多万两银子开支。
这笔钱虽说不少,但比起灭国级别的大功,绝对是值得拿来乐呵乐呵的,毕竟大明以后再也没灭清这种级别的普天同庆大喜了——这可是一个差点把大明打亡国的最凶残敌人,其他诸藩蛮夷潜在敌人,都是不能比的。
唯一没有顺带沾光的,只是那些藩王宗室了。
谁让藩王宗室们的名义工资太高呢,一年动辄几千几万两的,哪怕现在人数少了,皇帝也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一个亲王的名义俸禄,能顶大几百个县令,太坑了。
偏偏这个决策还没人敢反对,因为朱树人也是藩王,他还带头上表打了预防针,希望皇帝在大赦天下、普天发钱的时候,别因为他的亲王身份加赏。
他只拿他定策之功该得的那部分就可以了。
鄂王有泼天大功,都那么虚怀若谷了,其他藩王好意思伸这个手?
大赦、赏赐搞定之后,最后还剩一件大事,就是对有功之臣的加官进爵。
不过考虑到朱树人还没回来,前方主要立功将领也都还在吃苦,史可法出面请皇帝暂缓这个议题,朱常淓也就答应了。
他只是在朝会上表了个态,表示目前阶段的功劳都看在眼中,但要等最终扫尾、明年朱树人还京,再从长计议,不会亏待功臣的。
而朱树人奏请的其他事宜,也都统统准奏,允许他把福临长期扣押在北京,不用运回南京受审。
同时还给福临封了个逆命侯,保证他基本生活待遇。
……
旨意送回北京,已经是隆武九年的腊月底了,朱树人也不急于寒冬腊月地提审福临。
大过年的,谁愿意加这种班,反正东北寒冷,起码来年农历三月才能恢复军事行动呢,在此之前福临也完全没用处。
朱树人就安然带着妻妾,在北京城里好好过了个年,犒赏士卒鼓舞士气整顿内政顺便检查一下战利品,等过完元宵节,才着手提审福临。
还真别说,过年期间,朱树人查了一下李定国送回的盛京伪国库的库藏,以及伪清特有的“内务府”
衙门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