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不见甚是想念,在这里沐浴更衣美女伺候后,才搂着美女睡了过去。
考试结束。
考官们忙碌起来。
糊名,
初筛。
抄卷。
选出好的交给主考。
这个过程已经删掉了百分之九十的人。
主考副考再优中选优。
最后勘定名册,选出本次中试之人,当然,这些还要交到皇帝那边,尤其是他们选出的前十名考卷,一般都会由皇帝看过,然后钦定省元。
林逸的卷子,就在这十份卷子之中。
不过并不是主考官定的第一名。
林逸这次考试,依旧求一个稳字,不管是策论还是时务策,都回答的中规中矩,绝无偏激之言,且偶有吹捧当今盛世言论,当然,分寸也拿捏的恰到好处。
没有精才绝艳,
却也花团锦簇。
这样的考卷,选中的几率非常大,比那些剑走偏锋的要更有机会,毕竟考官选那些偏激文章,也是要冒着极大风险的。
你选这样的文章,
就表明你的主张就是这样,要不然你会选他。
而偏激文章被皇帝看到,皇帝又会怎么想你,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而林逸的文章,拿捏的恰到好处。
奉给赵佶的这十份考卷,虽然都糊了名,但却都是原卷,给皇帝看就不必用抄录卷子了。
赵佶虽然昏庸,却也重视科举,毕竟三年才一次,而且他是文学皇帝,他的不学无术是在国家治理上,在文采上没人敢说他不行。
一篇篇文章看下去。
赵佶对今年考生的文章感觉还算满意。
而当他看到其中一篇时,眼睛却是一亮。
好漂亮的楷书。
字体俊逸秀美,神采焕发,又法度谨严,不逾规矩,于端庄严正中时见潇洒天真的韵致。
他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些字。
而且他还看出,这些字应该是那个叫林逸的考生写的,虽然林逸给李师师的字大多是行书,可行楷不分家,脉络完全统一,赵佶这个书法大家一眼就能认出。
再看看文章。
端端正正没什么稀奇,不过却也可以看出那林逸是个稳重之人,宋徽宗对林逸的答题很满意。
为什么满意呢?
因为往往有才学的人,最容易恃才傲物,林逸的诗词、书法、绘画都、音律得到他的认可,宋徽宗可是一个眼高于顶的人,能得到他的认可当世少有,林逸就是其中之一,这就是对林逸最大的肯定。
如果林逸写出什么狂浪文章,他一点不稀奇,但写出端正文章,却让他感觉惊喜。
这样的人。
做事稳重,又有才学,琴棋书画又如此精绝,而且林逸他也让人调查过,不与任何他不喜的势力有瓜葛,正是他可用之人。
“这个,放在第二名吧。”
赵佶对主考官礼部尚书道。
“是,官家。”
礼部尚书赶紧接过卷子,看了一眼林逸的卷子,这份卷子他印象也非常深刻。
字好,
当时他看到卷子时也被这名考生的字深深吸引。
至于文章吗,
端正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