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的儿子,他已经费尽心思一拖再拖,等到皇祖母故去,以前的承诺自然可以不算数。
现在突然说让他立皇太弟,这、这不是为难他吗?
不过,皇子年幼、皇帝身体不好不能临朝,立皇太弟做为过渡,这是很正常的事。
贾餗提出来,看着大殿上那台轮椅,大家也觉得合情合理。
刘弘逸说得有几分道理,太子与皇太弟两相比较,确实是皇太弟的废立更简单。
而且,颍王看上去没那么有脑子,也比齐王容易控制
圣上退而求其次,只好点点头:“诸位爱卿的提议不错,为大唐计,缓立太子,可立皇太弟暂领军政务,相信朕的身体会很快好转。”
朝臣齐声道:“陛下圣明!
臣愿陛下龙体安康、福寿延年。”
这就是君臣在立皇太弟之事上统一意见了。
贾餗正要继续提议,工部侍郎郑覃上前道:
“启禀圣上,臣以为齐王可为皇太弟,齐王进奉纸甲工艺,为唐军步兵找到一种轻便有效,同时价格便宜、材料易得的甲胄,是为大功一件。”
29年丙申,剑南西川节度使杜元颖奏报:南诏国侵犯边境。
杜元颖认为自己过去曾担任宰相,文才高雅,因而自诩清高。
他不懂军事,却专门积蓄财产,减削士卒的衣食供给。
西南戍边的士卒衣食不足,纷纷到南诏国境内去掠夺偷盗,以便自给。
南诏国反而赠送他们衣物和粮食,于是,西川的动静虚实,南诏国都能知晓。
南诏国自从嵯颠执掌朝政,就密谋大举侵犯西川,西南的边防州郡多次向杜元颖反映,杜元颖一概不信。
这时,嵯颠率兵来临,边防的城池毫无防备。
南诏军队以西川的降卒为向导,袭击并攻陷了、戎二州。
甲辰,杜元颖派兵和南诏军队在邛州以南一交一战,西川兵大败。
南诏乘胜攻占邛州。
虽然是帝家,但婚礼前后的礼节在如今民间还是经常可以看到,差别只是排场。
主要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我们一个个来看。
纳采
到天地以及祖宗庙里搞了一大堆祭拜仪式后,皇帝命太尉为正婚使,宗正卿为副婚使。
相关部门提前一天在太极殿内摆好道具,次日文武九品官员及蕃客皆各就其位。
两位婚使在门外路的东侧,面西而立。
黄门侍郎引幡旗、节钺,中书侍郎拿制书,奏拜。
皇帝从西房出来,座上龙座,然后正副婚使入内就位。
司仪喊“再拜”
,在位的九品官员、外国使节、正副婚使皆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