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
以为眼花了,他们看到平时行为慢半拍的材料部门主管一下就跑到投影屏前抓起遥控就把投影机给关了。
他招了招手,一个年轻人跑到他跟前小声问道:“怎么了,教授!?”
“通知徐总和张总,材料组壳体方案找到新思路了!”他小声的对助理说道。
然后,面对的则是十二双目瞪口呆面孔。
这一切来的太突然了!
材料部的技术员惊讶的神色还没来得及回调,教授就已经把投影机关了。
这次外单到了蓝箭后,蓝箭就马不停蹄的在抽调技术骨干进行对接,佳宇给出的时间期限是两个月不说,并且这里面的利润也比一般的项目高一大截!
因此抽调的技术都是签了保密协议的精英。
但架不住事情重大,甚至关乎蓝箭未来的战略走向。
一家材料研究不过关的火箭公司是没有灵魂的科技公司!
蓝箭是一家有灵魂的火箭公司,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它对于壳体材料、耐高温耐腐蚀材料的研究上有着相当多的合作伙伴。
尤其是壳体材料,这关乎着公司的生命——利润的源泉。
传统的火箭,利用燃料燃烧向后喷出工作介质来获得箭体向前推进的作用力。
相比于固体火箭的低比冲,难关机控制等,液体火箭在这些方面则成了优势面。
燃料暂且不提,就单说箭体重量!
要知道火箭在上升过程中,是在消耗燃料来推动一部分燃料上升,但那一部分被推动上升的燃料又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想要大推力获得大载荷量,燃料就消耗的越快,携带的燃料就越多,燃料越多整箭就越重...
只要重复几次,整箭的质量就会呈指数爆炸状让人目眩神迷!
因此解决办法就是改善使用的燃料,改进发动机,研究新的箭体材料,但无论哪一种,都脱离不了给火箭减重这个中心圈。
箭体材料的减重,是当下商业火箭最热门研究之一。
同样是在大气层中使用,你火箭上能用,再研究下是不是飞机上也有了一丝幻想?
哪怕军机用不上,那民航呢?
而且在这个知识技术产权逐渐横行的年代,这项技术哪怕自己抓在手里也会有行家来找你,乖乖把钱送你手上,你不收还不行的那种!
对于蓝箭来说,朱雀一系列固体火箭始终与国际国内提倡的绿色环保相违背,而朱雀二系列开始的液体火箭就慢慢出现了质的转变。
直到朱雀三系列,朱雀三还未开始,便遇到了难题,箭体材料的选择!
以前的火箭多数是以合金加复材形式组合使用,而白头鹰则曾尝试过全碳纤,结果可想而知,只肯用第一次,第二次就无人问津了,因为太特么贵了!
朱雀三有五个项目组在同时做,就单单确定箭体材料,都有至少三个团队和一众外援在一起搞。
但出来的结果始终没能如意!
但今天,一个份加密文件把问题解决了!
无论它来自哪里,但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