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估计4到5个小时左右也就够了。
谢云逸对于早就心心念念的巡游者,一开始从星空论坛101获得的三种巡游者方案,大概率已经无法匹配接下来的形势了,哪怕风洞模型已经吹出来了。
但现在它们就永远只能作为航模来使用了!
当然也并不排除在更遥远的未来会有其他用途。
因为他现在特别需要一个兼容性强的平台。
没事的时候,可以挂吊舱模块给客户送送包裹,真遇到事,可以直接更换武器模块,给人送送温暖。
它的首要要求就是速度快!
其次它需要能在卡门线外滞留的能力,即需要同时满足大气层内飞行,也能在太空中飞行的条件。
之前在101工作室风洞吹出来的那三种,基本都无法满足在卡门线外滞留这个条件。
另外,它在大气层内最高飞行速度可能要达到50马赫左右,为了克服空气激波,所以它最好是可变掠翼的。
谢云逸能想到核心几个点就这些,但是他完全可以交给佳宇去完善自己的需求。
佳宇是个强人工智能的事实是不可争辩的。
所以对于它来说,有准确的目标,那么围绕目标进行的一系列方向性优化就会相对简单。
因为它有足够的算力,可以多线程,多核心,多角度地根据同一件事的不同提取特征来得出不同的逻辑结果,然后根据结果与需求的匹配程度来进行权重评分,最终取一个相对评分较高的结果来交付!
不过,现在还有一个非常细的点,他需要认真对待。
他记得,在还没成立华新航天之前,E3矩阵还没优化的时候,那会儿运行佳宇自建的“穹顶”大气环境模拟器,整个E3矩阵每测试一次,就会卡顿一次。
现在佳宇的E3矩阵升级到E4矩阵了,但是面临的是同等级提升的需求!
从原本的101工作室的大气层内飞行器设计方案,它们的风洞吹出来的效果是最高速度只能到亚音速。
“佳宇如果你根据101的三个方案优化出来,这三个版本的优化方案在大气层中的最高飞行速度大概能到多少?”
“先生,您稍等!”
大概过了5秒左右,计算结束的佳宇就回复道:“根据它们风洞吹出来的气动布局,佳宇加以调整,再结合穹顶大气环境模拟器,三个方案都差不多,最小能到5马赫,最大能到9马赫”
谢云逸在方舟手机上用文字快速表达道:“我想了下,我把我最新的想法同步给你,我先把文字版本发你,这是我们现在急需的一个可迭代的巡游者平台!之前的方案,都太过于乐观了。”
“先生您说的50马赫大气层内飞行速度,这个速度太夸张了!除非我们能在整个机身上都使用沙克尔顿永昼峰上发现的那面墙上的未知合金。”
“否则,根据穹顶模拟出来的热效应,现目前世界上,不会有任何材料能承受大气层内50马赫所带来的超过摄氏度的超高温度”
“因为50马赫,相当于速度17公里每秒,地球周长4万公里,这台飞行器环绕地球一圈,只需要40分钟左右,它比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