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时明月宋时关 > 第五百一十六章 春闱之后

第五百一十六章 春闱之后(1 / 3)

苏宸没有第一个交卷,还是等有人交卷之后,他才选择交卷。

这样不那么凸显,但苏宸的名气,在此谁人不知,所以,考官和巡考等,不止一次从他身边路过,恨不得亲眼看看他写什么。

但苏宸都盖住了,免得他们乱传。

试卷采用了糊名装封的形式,然后上交,在混合装订在一起。

根据史书记载,古代科举封卷制度正式起始于宋朝。

据《宋史·选举》说,宋太宗淳化年间,为“革考官窝私之弊”

,采用监丞陈靖的建议,推行“糊名考校”

法,科考时在试卷上糊住考生姓名、籍贯,决定录取卷后再拆开弥封。

具体做法是把试卷糊住姓名,这叫“弥封”

方法是在试卷交上来后,先由弥封官将卷面折叠,封藏应试者的姓名,编上红号。

然后由誊录人员将试卷用朱笔誊写,称为“朱卷”

,将它送考官评阅。

放榜的时候,按取中的“朱卷”

红号,去调取“黑卷”

拆封,看到考生真正卷子,最后唱名写榜。

南唐的做法,还没有这么麻烦,但也知道先同一盖住这些姓名,以免判卷者根据人名,徇私舞弊。

在重新抄录方面,倒是没有要求,所以,卷子还是考生自己的字体。

苏宸走出了考场,松了一口气,自己七言绝句、长短词、散文章,都用的苏轼大文豪的巅峰作品,没理由不得状元。

如果是在明清,还不好说,可能更注重形式等,但在南唐这种皇帝都是词帝的情况下,文学性愈重要。

南唐文学环境,反而更适合苏轼的作品,摘得桂冠。

这次苏宸有了入门的经验,在出贡院时,长前披一些,单手遮脸,跟在人群后,低调走出来。

途中,不少科举的士子,在谈论着试题难度。

“今年春闱的三道题,并不难,幸亏以前我写过登山的七言绝句,正好扣题了。”

“王兄好运啊!”

“我在岳阳楼记出来之后,有感而,也模仿写过芙蓉楼记,这次刚好用到。”

“我也写过几篇怀古咏志的长短词,倒是节省了时间!”

一位蓝衣青年感叹道“总之,今年考题相对容易,也比较空乏,没有诸多设定,就是没有标准答案,就看谁的文章、诗词写的好,写出千古名篇了。”

“许兄这么一提,我怎么有一种不妙的感觉,那江左苏郎岂不是更占便宜了。”

周才子惊叹道“如果他又写出一篇堪比《岳阳楼记》的文章,那状元郎非他莫属了!”

刘书生迟疑摇头道“这种几率应该不高,毕竟许多大文豪,穷极一生,名篇也就一两篇而已,比如初唐四杰的王勃,一篇《滕王阁序》可流传千古,但是,他也就写出这么一篇成名作而已,未见第二篇。”

苏宸夹在人群中,听着众科考举子在议论他是否能挥好,心中暗笑哥很稳健的!

出了贡院,走向马车位置,快蹬车,跟彭箐箐、杨灵儿、周嘉敏碰面。

“苏宸哥哥考得如何。”

“是啊,苏宸,你快说,考的怎么样,能中状元吗?”

彭箐箐最担心了,因为她

最新小说: 中年离婚,我嫁豪门红遍全网 请不要逼我做神仙 还说你不是神仙 闪婚成宠:全能娇妻杀疯了!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唐时明月宋时关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大明,我来了! 第一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