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来找宋大人吗?”
见对方毫不费力的说出了自己的目的,秦狄显得有些好奇。
“倒也不是经常有人来,去年来了一波人,前来吊唁宋时他娘。
架势那叫一个大,惊动了整个村子。”
说到这里,老农左右看看,压低声音说道:“可不是我吹牛,听说还是皇帝派来的人呢!”
“呵呵,好像是有这么回事,我也听说了。
确实是皇帝让他们来吊唁宋母,宋大人对朝廷有功,这都是应得的!”
秦狄的随口之言,倒是引起了老农的兴趣。
“这位公子,这么说你真的是来找宋时的?看你能坐得起马车,还有随从,你也是个大官吧?”
“对,我是来找宋大人,不过我可不是什么大官,做点小生意而已。”
得到秦狄的回答后,老农想了想,很郑重的点了点头,说道:“对,当官的来都有兵丁保护,你就只有随从,是来找宋时办事的?对了,宋时究竟是个什么官,你能不能和我说说?”
他这么一问,秦狄忍不住笑了起来,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与宋大人不是一个村子的人吗?难道还不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官吗?”
“咳,问过,他说他是个只管种地的小官,一开始我们也就信了,可是一个种地的小官,宋母去世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来吊唁。
现在想想,种地那还需要官,这种地不是老百姓的事吗!”
听到这样的回答,秦狄暗暗点头,虽说宋时是个管种地的官,但官职也是正四品,这样的官可不能算是小官了。
不过他能这样对乡亲们说,可见他对官职虚名并不看重,这一点难能可贵。
“他倒是没骗你们,宋大人确是管种地的官。
说起来可能不好听,但是作用很大啊。
地要是种好了,咱们老百姓才有饭吃,有衣穿呐!”
对秦狄的话,老农深感赞同,连连点头,说道:“这话说的没错,几年前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再看这几年,皇帝免除赋税,家里的粮食都吃不完,日子有奔头了。”
秦狄:“我听说好像从今年起,朝廷就要恢复征收赋税了,这件事情老哥听说了吗?”
对他的话,老农似乎并没有放在心上,一屁股坐在地上,说道:“早就听说了,年前官府就出了告示,地保也都挨家挨户的通知了。
收就收,咱老百姓占了几年便宜已经知足了。
再说了,现在的赋税比前些年的低了一成,只要不是灾荒之年,这点赋税还不至于影响到咱们老百姓的温饱。”
秦狄与他聊了半炷香的时间,与他道别后,继续朝着宋时的家走去。
具体哪户是宋时的家,他已经不记得了,但对院中那棵梧桐树却记忆犹新。
村子不大,而整个村子里也只有一棵梧桐树,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宋时的家。
院子里依旧是印象中的那般简单,梧桐树下一张用石头搭建的石桌,几个简单打磨的石块成为了石凳,地上扫的干干净净,房门敞开着。
宋时就坐在外面的石桌旁,背对着院门。
秦狄示意他们不要出声后,缓步走上前去。
桌子上放着一壶茶,一个茶杯,几本书整齐的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