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
确定两枚国玺的真实性后,秦狄心中泛起一股得意。
现在两枚国玺在自己手中,意味着中山国和吐蕃的疆土,真正属于了汉朝。
他在宝座上暗喜的时候,下面两人十分忐忑。
对他们来说,空气在这一刻像是凝固了一样,时间过的特别缓慢。
别的不怕,现在就担心秦狄言而无信。
“二位王侯之忠心,日月可鉴,朕深感欣慰。
杨光,宣旨。”
“诺。”
杨公公应允一声,有小太监将圣旨捧了过来。
殿内文武百官齐刷刷的跪倒在地,恭迎皇帝圣旨。
圣旨一共两份,一份属于查石邑,另一份则属于裘原。
内容格式基本一致,开篇一些常见的说辞,什么承苍天恩德,朕如何如何。
随后便是对两人做出归属汉朝的行为进行毫不吝啬的夸赞以及肯定,最后才是重点,那就是敕封。
按照之前的约定,两人分别被敕封为吐蕃王与中山王,世袭罔替。
两国疆土纳入汉境,由朝廷派兵戍守边疆,百姓享汉政令,遵汉律法,免征三年赋税。
旨意宣读完毕,两人接下圣旨谢恩,悬着的那口气可算是吐了出来。
为了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同时也为了像那些犹豫着要不要归属汉朝的国家表态,秦狄起身,从宝座上走了下来。
亲自将两人搀扶起来。
看着面前两人,秦狄面露笑意,挥挥手,杨公公捧着一个托盘来到皇帝身后,里面放着的同样是一个精致锦盒,里面装着的便是专属于查石邑的王侯印信。
秦狄捧起锦盒,送到吐蕃王面前,开口道:
“接下这枚王印,今后便是朕的臣子,吐蕃百姓之寄托,还需卿与朕共同承担。”
吐蕃王面露凝重,跪地参拜后,双手举过头顶,高呼道:“查石邑定会与陛下同心同德,效忠陛下,后世子孙万代,皆会效忠汉室皇族。”
秦狄满意的点点头,杨公公赶紧接过小太监手中的另一个托盘,送到皇帝面前。
他再次开口,嘴里词汇稍有变更,大概意思基本都一样。
裘原大礼参拜,说了些感人肺腑的话,接下王印。
两人起身后,秦狄更是亲自为他二人引荐朝中文武百官。
他们来的也是时候,如果敢在秦狄刚刚返回京都的时候来,秦狄真就无法亲自为他们引荐,原因也简单,那时候的满朝文武,他自己都认不全。
现在的引见,无非就是走走形式,让满朝文武记住这两位新的王侯。
对他们二人来说,也就只能记住三省六部的主要官员。
除非记忆力群的人,否则谁也无法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记下所有人的长相名字以及官职。
早朝结束,秦狄返回延禧殿。
吐蕃王与中山王并未再次得到皇帝召见,于是也返回了鸿胪寺。
对他们来说,不见也好。
尽管来之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亲手将自己的国家交到另一个人的手中,还需要点时间适应适应,顺便平复复杂的内心。
延禧殿内,秦狄望着摆在面前的两国玉玺,嘴角泛着笑意。
用两枚王印换两枚国玺,这笔